关于鸡枞的轶事典故

鸡枞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且它具有丰富营养,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鸡枞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它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那么你知道关于鸡枞还曾经有一场名称风波吗?

关于鸡枞的轶事典故,第1图

这个争议字发生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决赛上。《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其实,第二回合的裁判是有误的。首先,荧屏上出现的答案"鸡㙡菌"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鸡枞菌",小选手写的"鸡枞菌"应该判错。其次,李梓萌读的也是错的,"枞"应读zōng,而不是cōng。《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说,鸡枞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枞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枞"。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枞,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枞"。《本草纲目》:"谓鸡枞,皆言其味似之也。"后来为表示植物类别加"菌"写成了"鸡㙡菌"。而"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都与食用菌无关。

关于鸡枞的轶事典故,第2图

对于节目组"木"字旁也能泛指"菌类"的解释意见,《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从古自今,所有的辞书典籍里都是写成枞,同时,'鸡枞菌'跟木头根本没有关系,因为这种菌类是长在土里,不像香菇木耳一样长在木头上,所以这就是它为什么不能写成木字旁的最重要原因。"黄安靖表示,就此他们还向许多植物学家征求过意见,他们也肯定了这一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鸡枞菌的"枞"字应该写作"枞"。很多智能输入法都能够打出枞字。

关于鸡枞的轶事典故,第3图

关于鸡枞的妙趣:

有人从《庄子》的"朝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食用鸡㙡菌了。明朝的熹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鸡㙡了。只因鸡㙡娇嫩易变质,采后过夜便香味大减。为此,正像唐明皇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南国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驿站快马急递那样,他也每年由驿站用快马急送鸡㙡菌到京城。不知是鸡㙡菌稀罕难得,还是高宗皇帝太偏爱此物,以至于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没有分享这一佳肴的福分。哈哈哈,鸡枞如此美味以至于我们的皇帝陛下都爱不释手呢,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它呢。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