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

茯苓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中药,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

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第1图

一、茯苓的认知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又称白茯苓、茯露、松苓等,主产地在云南、湖北、湖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是一味中药,名气虽然不如人参、当归、鹿茸,但是也是中医的常用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功效与作用特别多。

据说,慈禧太后和著名文学家苏辙、苏轼都是茯苓的忠实粉丝,而且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六十回的回目中就提到了茯苓,即“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从中医角度来看,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利水、美容护肤以及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各大古代医学书籍均有记载,比如《神农本草经》就将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而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称茯苓为“主胸胁逆气,忧患惊邪恐悸”,并且在书中,李时珍还特别推荐了2种茯苓药膳,其一是茯苓粥外,其二则是介绍了茯苓馄饨,做法为:黄雌鸡肉四两,茯苓末二两,白面六两,做成馄饨,入豉汁煮食,三五次可治疗“噎食不通”。

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第2图

二、茯苓的用途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第3图

三、食用茯苓的禁忌

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但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

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同时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服用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

同时常常容易口干以及气虚体弱的患者应该避免服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茯苓,因为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控制淀粉的摄入,每天摄入淀粉不能够超过五两主食,而茯苓的淀粉含量非常的高,自然糖尿病人是最好不要吃了。

服用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否则不仅仅影响药效,同时还会发生中毒过敏症状,比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

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作用,不同作用用量不一样,比如肿胀,可以用到20到30,健脾可以用10到20。用量上大家请多注意一些。

茯苓的食用禁忌;茯苓的用途,第4图

我们在服用茯苓时一定要注意食用茯苓的禁忌,避免在食用时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出现,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食用茯苓的作用以及茯苓的食用禁忌。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