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出耳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银耳试管母种和香灰菌种如何制作

银耳出耳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银耳出耳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进耳房当穴口菌丝圈直径长达10厘米左右(1般接种后9~16天)时,上床架单层排放。头2~3天,耳房内温度控制在24~25℃,使菌丝基本布满菌筒。 (2)扩口增氧揭胶布和扩口1同进行。做法是:用锋利刀片,沿穴口上胶布4个角向外0.5厘米,作弧形割破薄膜,使穴口直径达3.5~4厘米。切勿割伤菌丝体。通过扩口,培养基内菌丝获得充足氧气,菌丝体生长加快。扩口后的菌棒要侧放,使穴口朝1个方向。侧放的作用:1是使白毛团分泌的黄水流出;2是穴口上长出的白毛团不会粘连在覆盖的报纸上。 (3)盖纸喷水保湿穴口揭去胶布后,要立即用报纸覆盖于菌筒上,并喷水保湿。盖报纸的目的:1是水不会直接喷到穴口上而引起积水;2是使报纸和菌棒之间的小空间有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不致使白毛团干枯,利于耳基分化。 (4)原基形成期的管理

1、温度 扩口后菌丝生活力旺盛,筒温升高,要防止高温“烧菌”。室温超过25℃,菌丝体新陈代谢加快,黄水增多,要及时把黄水去掉,否则影响出耳;高于28℃以上,会出现吐黑水现象,耳基变黑,影响出耳。低于24℃时,扩口后菌筒可紧挨1起侧放;低于20℃,要加热增温。

2、通风 每天要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爽,通风时间及时机要视气温高低而定。

3、湿度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90%。晴天,每天喷水2~4次,保持覆盖报纸湿润,不滴水为度。 如此管理2~3天,穴口会长出白毛团,并分泌出黄色液体,说明菌丝已达生理成熟;再经1~2天,白毛团开始胶质化,出现黄豆大小的淡黄色银耳原基;2天后,淡黄色原基开始分化出小耳芽,即进入幼耳期。如若气温稳定在24~26℃,白天都可开门窗通气,氧气充足,耳基分化快。 此期间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

1、杨梅霜病 揭去胶布后,穴口上有灰白色粉斑,有臭味,与杨梅霜相似,菇农们称之为“杨梅霜病”。出现该病后,穴内不长“白毛团”,已形成的也逐渐消融,幼耳逐渐萎缩。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菌种退化或栽培时遇到高温所致。如银耳菌种转管(瓶)次数频繁或长期使用混合分离法制作菌种,容易造成菌种退化。

2、菌种块干枯 接种穴上菌种块干枯,菌丝消失,白毛团无法形成。主要原因是接种时胶布未贴紧,菌种块被风干;栽培种培养基过干;菌筒培养基含水过低:扩口后耳房湿度低。

3、分泌大量棕黑色液体 白毛团分泌大量棕黑色液体导致耳基、耳芽腐烂。主要原因是高温危害,或者菌种退化。要防止28℃以上高温;穴口斜放,让棕黑色液体流出,或用棉球吸干。 (5)生长发育期的管理约在接种后第21~22天,幼耳直径达1.5~2厘米时,原是侧放紧靠1起菌筒要改为正放,幼耳正面朝上,筒间距3~4厘米。控制适温22~24℃。高温季节,如室温超过26℃,要采取多喷水、多通风和菌筒排疏来降温。耳房内湿度要求85%~95%。喷水要根据气温和耳片长势而定,当幼耳直径达4厘米时,生长快、需水量多,可将覆盖报纸取掉,直接喷水在银耳上,喷水要适量,使耳片湿润即可。喷水的“5多5少”是:耳蕊多的多喷,耳蕊少的少喷;耳黄多喷,耳润少喷;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气温高多喷,气温低少喷;吹干燥风天多喷,吹潮湿风天少喷。喷水要结合通风,切忌关门喷水。 此期间常出现的问题有:

1、子实体干枯、不展片 空气湿度太低;经高温危害后,子实体生活力降低;室内2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生长;菌种退化。

2、烂耳原因 杂菌或细菌侵染;空气湿度太高,湿度超过95%;天花板上或上层耳架的水滴落到下层耳架的子实体上。

3、停止生长 多发生在子实体直径3~5厘米时,主要是螨虫或线虫为害所致。 (6)成耳期的管理接种后第30天前后,子实体长到直径12厘米左右,耳片由透明开始变乳白,手触有黏滑感,并弹射大量白色孢子,说明子实体进入成熟期。从进入成熟期到采收,通常需要6~8天。此期若湿度过大,会烂耳,须停止喷水,空气湿度为80%~85%即可。停水后,子实体继续生长,增重快,尚未伸展耳片继续发育,长势整齐,朵形圆正丰满,耳片肥厚。成熟期仍需加强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经停湿6~8天管理后,子实体可完全成熟(图4-33)。 图4-33 银耳的生长现场(7)采收当耳片全部展放,没有小耳蕊,耳片呈粉白色,略有收缩,并有皱褶,变软下垂,弹性变差;耳基变黄;子实体形似牡丹或菊花,直径12~16厘米,鲜重150~250克;菌筒薄膜有很多皱纹,菌筒变轻时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抓住耳基,往上拔采。采下后,用小刀刮去蒂头带有培养基的黑色部分,若有烂耳要刮去腐烂的部分。摘取和刮蒂时,动作要轻,切勿损坏朵形。若有菌糠黏附在耳片上,应放在清水池中漂洗清洁,再排放在竹筛上将附着的水分沥干。沥干水分后,及时烘干加工(图4-34)、包装(图4-35)。 图4-34 银耳的烘干加工图4-35 银耳包装。

银耳试管母种和香灰菌种如何制作



2、银耳试管母种和香灰菌种如何制作

银耳母种和香灰菌的制作比较复杂。不是这里简单的介绍就可以了解的。

银耳菌种制作与其他食用菌制作有什么不同



3、银耳菌种制作与其他食用菌制作有什么不同

银耳的菌种制作需要银耳菌丝体与香灰菌组合才可以生长银耳。这是与其他食用菌菌种制作不1样的地方。

银耳是种出来的,还是用其他东西做出来的?【详细点!!!!】



4、银耳是种出来的,还是用其他东西做出来的?【详细点!!!!】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毒,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份。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银耳 - 药用植物栽培 银耳 生物学特性 银耳是1种腐生菌,属中温型,但耐寒力很强。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子实体在20-26℃生长最好;段木中含水量42%-47%、树皮含水量44%-50%,或木屑培养基含水量60%-65%,相对湿度80%-96%银耳生长良好;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5.8,银耳菌丝对纤维的分解能力很微弱,需要1种“香灰”的子囊菌帮助它分解木材,提供营养。 栽培技术 菌种培养 银耳菌种培养比较特殊,需采用混和培养的方法,将银耳菌与香灰菌培养在1起。制作母种时两种菌应从同1耳木上分离,获得纯菌种后先在PDA培养基上接入银耳菌种,在25℃下培养,待斜面上形成1cm左右菌落时,接入香灰菌,共同培养,然后转入原种和栽培种。原种可用木屑、米糠、蔗糖和石膏配制培养基生产,在原种培养基内加入棒形或楔形种木,生产出栽培种。 栽培方法 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 段木栽培 选择树龄10-15年、直径6-10cm的阔叶树作耳木,秋季落叶后至春初萌生新芽前砍伐,截成1-1.2m长段,堆放晾晒。选早晚有阳光散射、3分阳7分阴的林间为耳堂,在气温稳定在15-18℃时开始接种,1般在清明至立夏之间,先在段木上按10cm×3cm的规格,以品字形或螺旋形打出接种穴,穴直径1-1.2cm,深1.2-1.8cm,把木屑菌种分装至每个穴中,稍加压实后盖上树皮盖,如用种木接种,放入种木后应锤紧。接种后将段木呈“井”字形堆积在树荫下或稍遮阴,堆高1.2m,堆温22-26℃之间,每7-10天翻堆1次,经40天菌发后拆堆排堂。排堂方法1般将段木呈“人”字形排放在支架上,出耳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子实体生长旺期,每日应喷水3-5次,使相对湿度能达到85%-95%,并注意耳堂内的通风透光。 代料栽培 可用木屑、刨花、甘蔗渣、甜菜渣、棉子壳、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营养成分配制培养基,装塑料袋后在袋侧开长2cm、深1.5cm的接种穴4-8个,用氧化锌橡皮膏胶布封盖,高压灭菌后,揭开胶布接入菌种,再盖牢胶布,放在25-28℃室温下培养4天,然后转入25℃左右培养到14天当菌丝在接种孔生长成圆形生长区时,即可揭开些胶布流通空气,温度可降到23℃左右,1星期后接种孔“冒黄水”,可将室温降到20℃,每日喷水3-4次,保持相对湿度90%,生长40天即可采耳。

银耳的种植



5、银耳的种植

生物学特性 银耳是1种腐生菌,属中温型,但耐寒力很强。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子实体在20-26℃生长最好;段木中含水量42%-47%、树皮含水量44%-50%,或木屑培养基含水量60%-65%,相对湿度80%-96%银耳生长良好;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5.8,银耳菌丝对纤维的分解能力很微弱,需要1种“香灰”的子囊菌帮助它分解木材,提供营养。   栽培技术 (1)菌种培养 银耳菌种培养比较特殊,需采用混和培养的方法,将银耳菌与香灰菌培养在1起。制作母种时两种菌应从同1耳木上分离,获得纯菌种后先在PDA培养基上接入银耳菌种,在25℃下培养,待斜面上形成1cm左右菌落时,接入香灰菌,共同培养,然后转入原种和栽培种。原种可用木屑、米糠、蔗糖和石膏配制培养基生产,在原种培养基内加入棒形或楔形种木,生产出栽培种。   (2)栽培方法 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段木栽培 选择树龄10-15年、直径6-10cm的阔叶树作耳木,秋季落叶后至春初萌生新芽前砍伐,截成1-1.2m长段,堆放晾晒。选早晚有阳光散射、3分阳7分阴的林间为耳堂,在气温稳定在15-18℃时开始接种,1般在清明至立夏之间,先在段木上按10cm×3cm的规格,以品字形或螺旋形打出接种穴,穴直径1-1.2cm,深1.2-1.8cm,把木屑菌种分装至每个穴中,稍加压实后盖上树皮盖,如用种木接种,放入种木后应锤紧。接种后将段木呈“井”字形堆积在树荫下或稍遮阴,堆高1.2m,堆温22-26℃之间,每7-10天翻堆1次,经40天菌发后拆堆排堂。排堂方法1般将段木呈“人”字形排放在支架上,出耳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子实体生长旺期,每日应喷水3-5次,使相对湿度能达到85%-95%,并注意耳堂内的通风透光。代料栽培 可用木屑、刨花、甘蔗渣、甜菜渣、棉子壳、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营养成分配制培养基,装塑料袋后在袋侧开长2cm、深1.5cm的接种穴4-8个,用氧化锌橡皮膏胶布封盖,高压灭菌后,揭开胶布接入菌种,再盖牢胶布,放在25-28℃室温下培养4天,然后转入25℃左右培养到14天当菌丝在接种孔生长成圆形生长区时,即可揭开些胶布流通空气,温度可降到23℃左右,1星期后接种孔“冒黄水”,可将室温降到20℃,每日喷水3-4次,保持相对湿度90%,生长40天即可采耳。

制作银耳菌种时是否出现单1菌丝



6、制作银耳菌种时是否出现单1菌丝

如果配比不合理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