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蘑第一村”张家口

张家口是久负盛名的蘑菇产地,这里出产的蘑菇被称作“口蘑”,是被满汉全席专门注明的蘑菇品种,更是各路美食家笔下描摹的对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登上餐桌的食用菌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我市口蘑发展现状如何?主要有哪些品种?产业发展面临哪些瓶颈?今后将如何发展? “中国口蘑第一村”张家口,第1图 说起食用菌,坝上口蘑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市农科院办公室主任任全军介绍,口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野生蘑菇,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异常鲜美。以前这种口蘑通过在张家口加工,然后输往别的地方,所以称“口蘑”。由于产量不大,需求量大,目前仍是国内市场上比较昂贵的一种蘑菇。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农科院坝上农科所申请坝上口蘑野生驯化科研项目,野生口蘑驯化成功,可以进行人工生产。之后在我市尚义、康保等县,口蘑生产一度风生水起,至今仍有种植。 任全军主任告诉说,1999年,康保县丹清河乡开始进行食用菌种植,目前全乡已有8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周边其它乡镇也大规模种植。2004年,该县在口蘑种植专业村十八顷村建成口蘑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河北食用菌生产重要基地,享有“中国口蘑第一村”美誉。 康保县主栽品种为香口蘑,由野生口蘑驯化而成,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13种微量元素以及较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对糖尿病、癌症、延缓衰老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中国口蘑第一村”张家口,第2图 打造坝上口蘑生产带 我市食用菌产业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瓶颈。张益德介绍,食用菌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相对风险大、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需5年以上不间断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销售等,才能形成固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产业优势,否则产业就会陷于萎缩。 目前我市现在能够从事食用菌栽培且能生产菌棒,以及进行产品销售的企业只有7家,龙头企业缺乏。贫困地区既无企业带动,分散栽培不便于储运,菇农担心技术低无产量,或有产品销售难。 农村合作社或菇农向食用菌企业赊上菌棒,产出食用菌,在市场行情好时菇农将优质鲜菇自行销售,企业收不到好菇;或企业收到鲜菇时市场行情又不好,导致生产菌棒的成本很难收回,企业与菇农合作积极性降低。 “中国口蘑第一村”张家口,第3图 建设一个1亩大的菇棚、购买栽培菌棒等,需投资9万元,在没有种植基础的前提下,菇农很难接受如此大的投资。 食用菌每棒每天只生产1两左右,规模小的基地须储存到一定数量才能销售;规模大的基地也要分等定级冷藏外销,所以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冷藏车间,用于储存销售鲜食食用菌。 草腐菌菌种退化严重,如坝上口蘑,须解决好菌种退化问题。木腐菌需选育适宜本地的栽培品种。 食用菌属鲜销品种,不耐长期储放。单纯某一园区日产量不足以长途运输,必须经初级打冷、包装等过程,而我市产业园恰恰缺乏初级加工销售环节,制约了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 “中国口蘑第一村”张家口,第4图 今后,我市食用菌产业将如何发展呢? 根据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及菇农种植习惯等,我市将着力打造坝上县区口蘑生产带,沿坝头县区建设白灵菇、香菇、平菇等错季生产带,坝下玉米主产区草腐性食用菌生产带,怀(来)涿(鹿)蔚(县)阳(原)黑木耳、平菇等木腐菌生产带。 张益德说,实现食用菌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要促进企业与菇农、企业与合作社建立良好的菌种供给、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的供销服务。探索将坝上口蘑生产所需基料转移到坝下异地发酵的合作方式,开发坝下秸秆资源;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菌渣等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充分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改善土壤、增加地力等。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