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1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2图

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3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4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5图

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6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7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8图

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

茯苓粉是中药茯苓的粉末,常见有呈白色、浅灰色,冲泡后呈深灰色。性平、味甘、淡,含有三萜类、多聚糖类及胆碱、脂肪、卵磷脂、钾、镁等多种元素。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9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10图

调理脾胃的中草药——茯苓,第11图

茯苓为松科植物根部寄生菌。野生,菌核呈球形。卵圆形,因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同,其形状极不规则;菌核直径一般可达10-30公分,刚采收的鲜茯苓质软,真干燥后变硬,表面深褐色,被有多皱纹的皮壳,内部呈粉粒状,白色或者淡红色,有红筋;子实体着生于核表面但不常见。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