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怎么种植能提高产量?

猴头菇我们都吃过,但是猴头菇的种植大家肯定都不太了解,今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猴头菇种植条件和要求,帮助种植户提高猴头菇产量,从而提高收益。 如何栽培高产量猴头菇?

1、选种 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说明菌种老化。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其次,菌种的菌龄要适宜,一般冰箱保藏的母种、原种不超过3个月,常温(20℃)下不超过20天。此外,还要选用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2、栽培时间 猴头菌丝体最适温度24℃左右,子实体适宜温度18~20℃。该菌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北方栽培以2月或9月接种,3~4月或10~11月出菇最好,南方春秋栽培可分别提前或推迟20~30天。实践证明,北方春栽不宜迟于3月中旬出菇,以免菇期遇25℃以上高温导致减产,降低品质。秋栽若气温偏低(30℃以下),可尽量提前接种,以便在气温降至12℃以下前结束出菇。

猴头菇怎么种植能提高产量?,第1图

原料配置 原料配置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基础。 配方有:

1、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1、2~

1、3。

2、玉米芯麦麸配方:玉米芯86%,麦麸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

1、2~

1、3。

3、玉米芯豆饼粉配方:玉米芯88%,豆饼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1、2~

1、3。

4、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麦麸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1、2~

1、3。

5、木屑麦麸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1、2。 棉子壳87%,麦麸10%,蔗糖1%,石膏1%,木屑1%是常用配方。在一定范围内,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增加,产量提高,但要有限度。棉子壳栽培,麦麸量不宜超过15%,否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子实体分枝松散,呈菜花状或珊瑚状,降低品质。为提高产量质量,拌料时在允许范围可尽量多加水,料水比1∶

1、5~

1、6较好,这样头潮菇朵大球重,色白味佳,商品质量好。

猴头菇怎么种植能提高产量?,第2图

小袋栽培 猴头菇小袋(14厘米×30厘米)加套环栽培,两端接种,出菇早、产量高。一般头潮提前2~5天,球径达8~9厘米。装袋时要外紧内松,以防基质失水影响正常出菇。此外料要装满,少留空间,以免柄过长,多耗营养。 灭菌彻底 彻底灭菌是保证制袋成品率的关键。高压灭菌小袋要求在

14、7×104帕压力下保持

1、5~

1、8小时,大袋保持

1、8~

2、4小时;常压灭菌以100℃保持4小时,再保温4小时为宜,若温度不够,须延长灭菌时间。高压灭菌还须防止菌袋胀气破裂,故装料扎口不必过紧,灭菌时采用开阀加热,文火升温,缓慢排气,自然降压的方法来控制胀气。为防止袋面破洞,灭菌后将料袋趁热浸沾pH值为13的浓石灰水,这可明显提高菌袋成品率。 及时采收 猴头菇自现蕾到成熟一般约10天。因用途不同,采收标准不一。若鲜食、制罐或盐渍,以菌刺长0.3~0.5厘米采收最好,此时菇体内实朵重,适口性强。若刺长1厘米以上,则开始散发孢子,必然降低营养,同时菇体变软,口味下降。采时用小刀割下,留1~2厘米菇柄。为提高产量,采收第一潮菇后停水3日,通风1日,使割后菇根表面收缩,随后用竹筷在袋端打2个8~10厘米深的洞,视菌袋大小,各补水50~100毫升。24小时后控出多余水分,在适温下培养7~10天可出二潮菇。

猴头菇怎么种植能提高产量?,第3图

希望以上分享对想要种植猴头菇的人士有所帮助。如果感兴趣的话可在评论处留言,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