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大棚:如何管理

平菇一种营养的菌类食材,平菇以口感鲜美,且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深受大家的喜爱与追捧。随着平菇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平菇的人也在逐渐增加,也有很多人采用大棚种植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平菇种植大棚:如何管理,第1图

一、平菇种植大棚

1、大棚建造

平菇栽培大棚东西方向,背风向阳,棚宽5米、长30米、深0.5米(距地面),覆盖塑料薄膜,顶部加草帘。投料前3~5天,棚内灌足水,待水渗后撒一层石灰,用量为1千克/平方米。

2、选择良种

平菇一年四季均能栽培,低温型品种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如冻菌等,中温型品种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24℃,如凤尾菇、紫孢平菇等。

3、栽培料配置

拌料中要严格掌握料水比,拌料过湿既不利于发酵,也不利于发菌生长,要按比例加入氮素和营养素,并加入菌药灭菌防虫。装袋时菌种用量不少于20%,以保证发菌迅速,菌袋不被杂菌污染。

4、发菌管理

栽培料装袋后入棚发菌,冬栽的菌袋每4层码放成一垛,并将两垛并在一起,促进菌袋两头的菌丝生长。冬栽时放下棚膜保温,并在白天拉开几处草帘让棚温提高。春栽时可将棚膜前面卷起,以通风降温。

5、出菇管理

春栽和秋栽时要卷起棚膜,放下草帘避免闷棚,注意菌棒温度。一潮菇采完后要停水3天,待形成原基后再喷水出菇。一般前2潮菇即可形成80%的产量,为了衔接茬口,提高效率,大棚中栽培平菇以出3潮菇为宜。

平菇种植大棚:如何管理,第2图

二、平菇“瘤盖病”如何防治?

1、平菇瘤盖菇症状:平菇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菌盖表面出现颗粒状或者瘤状的凸起组织,叫做平菇瘤盖菇。发病严重时,菌盖分化困难,不能形成正常的菌盖,甚至出现菌盖僵缩,组织硬化,生长出现停滞。一般黑色品种容易出现平菇瘤盖菇。

2、平菇瘤盖菇发病原因:平菇子实体分化时温度很低,而且持续长时间低温,致使平菇菌盖表面细胞失去生长能力。

3、平菇瘤盖菇预防措施:任何一个品种的平菇都有所能承受的温度底线,要提前做好菇房的保温和增温措施,控制菇房温度不低于平菇所能承受的底线温度。在白天温度高时和夜间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差,促使原基分化、发育和生长。

三、平菇的生长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就要及时移入出菇室,将菌袋单行排列,同以5~7层为好,行与行之间留70~80厘米宽的距离,便于管理人员操作。此时出菇室应保持充足的空气及相应的湿温度,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要求每日通风换气1~2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过地面浇水及向袋上、空气喷雾,提高空气湿度。当子实体形成并长出袋口后,每天向菇体喷雾1~2次,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或不喷。

平菇种植大棚:如何管理,第3图

本文有关于平菇种植技术的相关问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室内、大棚或野外露天种植平菇时,地势都不宜过于干燥,建造养菇场都尽量不要选择风流动性大、不保湿的地方,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地带,相反地势低的地方水量过多也不利于平菇生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