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1、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时下,正是各种野生菌生长采食季节,也是误采误食野生毒菌的高发季节,因误食野生菌而酿成悲剧的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为此特向消费者介绍识别野生菌的方法:   

1、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下;有毒野生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 有毒野生菌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看形状 无毒野生菌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生菌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 无毒野生菌有特殊香味;有毒野生菌有异味,如辛辣、酸涩、恶醒异味。

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2、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时下,正是各种野生菌生长采食季节,也是误采误食野生毒菌的高发季节,因误食野生菌而酿成悲剧的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为此特向消费者介绍识别野生菌的方法:

1、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下;有毒野生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 有毒野生菌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看形状 无毒野生菌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生菌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 无毒野生菌有特殊香味;有毒野生菌有异味,如辛辣、酸涩、恶醒异味。

常见有毒野生菌有哪些?



3、常见有毒野生菌有哪些?

有毒野生菌种类及识别

1、毒伞类:此类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误食后死亡率大约为75%(另有报道为90%),此类野生菌的特征是:菌帽有不规则的点状突疣,菌干附有“套裙”;菌株质松脆易折,口尝少许无味或者微甜、麻;食用后4—6小时左右出现中毒,8—10小时后死亡。根据中毒后生还者称:“开始时‘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口吐白沫、瞬时人事不省”。最常见的有:(1)白罗伞,又名白毒伞,禄丰部分地区习称“白麻母鸡”。(2)黄罗伞,又名黄毒伞。(3)麻罗伞,又名麻母鸡、麻毒伞。

2、致幻菇类:此类毒菇的形状与可食用“红葱菌”极为相似,只能从菌干(俗称菌脚)上区分。中毒症状以产生幻觉为主,主要表现为:失去平衡(站立不稳)视物重叠、勿大勿小(俗称看见小矮人),或者飘然如在雾中,严重者视觉迷幻可持续2—3周。最常见的有:(1)麻脚葱。又名红毡帽,菌帽暗红色,菌脚表面具有纵向的网状纹理、状如蛇背之皮,口尝微甜清香。(2)细脚葱。又名小葱菌,形状与红葱菌相似,但菌脚细小,从外观上看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1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1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除从种类上识别外,还有以下方法:1是外形。1般毒菌的颜色比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2是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的则有菌的固有香味,无异味。毒菌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的则很鲜美。3是变色试验。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用葱白在菌盖上擦1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大蒜头变蓝色或褐色。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4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仅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此外,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是不要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去市场买野生菌时,最好买曾经吃过的,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2是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每次最好食用1种野生菌。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1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也有可能变成有毒的;加工时1定要小心,如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1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3是吃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4是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1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应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4、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时下,正是各种野生菌生长采食季节,也是误采误食野生毒菌的高发季节,因误食野生菌而酿成悲剧的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为此特向消费者介绍识别野生菌的方法:

1、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下;有毒野生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 有毒野生菌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看形状 无毒野生菌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生菌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 无毒野生菌有特殊香味;有毒野生菌有异味,如辛辣、酸涩、恶醒异味。

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5、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

有毒野生菌1般生长在潮湿阴暗的肮脏地带。有毒野生菌颜色鲜艳,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折断后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1般有毒菌类具有辛辣、恶臭等味。1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的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1股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食用野生菌每次要限量,不要连续几餐都吃。吃菌时不要喝酒。以免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6、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这个看着像雷窝子蘑菇,可以吃的。雷窝子是“蘑菇”的真正原型,我们所说的蘑菇狭义上来讲指的就是它。不过要是想吃的话,还是找个当地人问清楚,很多毒蘑菇形态上很无辜,以免误食。雷窝子是黑龙江的叫法,学名4孢蘑菇。描述: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3-13cm,初扁半球形,后的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至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干燥时边缘开裂。菌肉白色,厚。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较短,粗,圆柱形,有时稍弯曲,和1-9cm,粗0.5-2cm,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柱中部,易脱落。春到秋季在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林间空地等处单生及群生。 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和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是优良食用菌。含有维生素C、B

1、PP等 ,经常食用可预防脚气病,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妇女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减少,还可以预防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出血,皮肤糙皮病及各种贫血病症等。该蘑菇可产生野菇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