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平菇栽培有哪些新技术

平菇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菌子,相信大家都吃过,今天小编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给大家分享食用菌平菇栽培有哪些新技术。

食用菌平菇栽培有哪些新技术,第1图

平菇的介绍

平菇原名侧耳,中国古称天花、“槐莪”,欧美各国称蚝菌,日本人又称造口蘑。别名北风菌、耳菇、青蘑、蚝菌、薄菇、蚝菇糙皮侧耳、白平菇、美味侧耳、风尾菇、金顶侧耳、榆黄蘑、栎平菇。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

人工在栽培平菇有什么技术?

1、播种时期。

确定平菇播种时期,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一是前期有利于菌丝安全生长,后期有利于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条件。二是尽量选择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减少污染机率。为此,各地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选择相当的播种期。如浙江的秋栽平菇,宜选择9月底10月初,此时日平均温度已下降至20℃以下,不利于杂菌生长和污染繁殖。北风已起,空气中杂菌含量相对减少。此时播种,待到菌丝体逐渐发育成熟,正值11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已降至15℃左右,正是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在浙江大部分地区,9月25日播种,到10月27日就开始收菇,从播种到收菇,只要33天。10月4日播种后,到1月11日开始收菇,从播种到收菇需要38天。10月29日播种,到13月27日开始收菇,从播种到出菇需要58天。12月15日播种后,直到翌年8月7日才收菇,从播种到收菇需要80多天。实践证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播种到出菇的时间相应延长。由于浙江在5月份高温已来临,迟播早播同时停止出菇,因此迟播的整个出菇周期缩短,同时迟播气温低,转潮慢,出菇不整齐,所以迟播不易获得高产。

食用菌平菇栽培有哪些新技术,第2图

2、高产床地的选择和菇床的开法。

露地生料栽培平菇,可充分利用光、温、湿、气等自然条件,床地选择好坏,菇床开得适宜与否,是保温、保湿、通气、安全,保收的关键。

①高产床地的选择。秋平菇从播种到收完,需要7个多月,经秋、冬、春三季,遭遇秋雨北风、冰雪霜冻、高温日晒等不利的自然条件,还要受各种病虫的侵袭,因此在选择床地时,要十分注意选择北有挡风、西有遮荫、近水源、排水畅、家禽家畜危害少,又没有农药污染的空地和耕地。桑园、果园的林间空地也可以种菇,但是常绿树下,因冬天光照少,受热不均,出菇不齐,影响产量,不宜选用。保水性差的旱地和蜒蚰、老鼠多的宅基地尽量少采用。室内栽平菇,虽然有利于控制温度、减少害虫杂菌危害、生产稳定、产量高等优点,但是室内一般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大面积栽培需要搭架子,投资较大,成本高,没有露地栽培那样昼夜温差大、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管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因此,大面积生产,更宜选择露地。

②露地高产菇床的开法。菇床建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培养料水分的保持和空气的流通,对于平菇产量影响很大。宜选用南北向畦,床宽1米,深度应视当地千湿条件而定。南方多雨深10厘米即足,北方干旱可深一点。长度不限。在投料时,中间留一条料沟,或留一条小泥埂,有利于保持料中温度和通气,易获高产。一般,1米宽的畦面,投料后,因床面太宽,中间料内水分很难保持,造成发菌不良,出菇少。若改用菇床中间留一条15厘米宽的小泥埂,或留一条小沟,结果埂边沟边出菇较多,约占总产菇量的60%以上。沟埂边上能多出菇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保湿性好,有利子实体形成生长。为了有利保湿通气,还可将菇床增宽到110厘米,中间留一条15厘米的埂,并在小埂上再开一条小沟,沟中经常保持一定水分,以调节膜内湿度。同时在小埂两边料中间留一条小沟,增加通气,以保持培养料在较高的湿度和较多的新鲜空气的条件下生长,为高产创造适宜的条件。其它还有方格形留沟法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③场地和菇床消毒。菇床和场地在使用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室内可用硫磺熏蒸,1立方米室间使用15克硫磺,投入烧红的铁锅内,封闭门窗24小时。可用5%的石炭酸液喷雾消毒,用50克石炭酸加水950毫升,向各种用具和架子上喷洒。

食用菌平菇栽培有哪些新技术,第3图

本文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平菇的人工种植技术都分享在上文了,有意向要种植平菇的朋友们赶紧收藏吧。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