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1、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每年 9 月-次年 3 月,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都有各自的适应生长的有效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在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变慢。大多数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是2℃,最高温度是37℃,菌丝有效生长温度是5℃-33℃。总体上说:食用菌菌丝对低温的承受能力比高温要强,大多数食用菌在0℃,甚至0℃以下的状态下不会被冻死。我们根据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食用菌分为3种温型:

1、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18-22℃,最高温度是30℃,如:滑子菇、金针菇等。

2、中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温度是34℃,如:双孢菇、香菇、银耳、木耳等。

3、高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8-34℃,最高温度是46℃,如:草菇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基上是不1样的,而且这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菌丝生长最快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这个温度下培养的菌丝,并不是最健壮的菌丝。上面说过,温度越高,酶反应就越快,物质代谢就越快,这样的菌丝反而没有低温生长的菌丝健壮。因此,在食用菌上产中往往采用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进行培养,我们叫做“协调最适温度”。扩展资料比如平菇菌丝最适温度是24℃-28℃,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18-22℃,这就是平菇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我们普通栽培户大多数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养,在选择栽培季节的时候1定要做好栽培计划,尽量保证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低于“协调最适温度”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增加,也容易出现袋内出菇的情况。高于“协调最适温度”,会出现“烧菌”现象,造成菌丝徒长,严重影响产量。注意:我们在实际栽培中,应该测量菌袋之间的温度,即积温,控制房间温度,以达到控制积温的目的。

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2、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3、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营养条件: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生长因子 环境条件:温度(子实体阶段温度较低1点,菌丝体阶段温度较高1点) 水分(培养料最佳含水量为65%) 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最佳湿度为7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佳湿度为90-95%) 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适当补光可诱导子实体分化) 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低,子实体生长阶段必须有较流畅的空气,可通风) 酸碱度PH(多数食用菌生长发育都喜偏酸性环境,为5.5-6.5)。

如何进行食用菌的扩大栽培及生产条件控制?



4、如何进行食用菌的扩大栽培及生产条件控制?

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原料,如棉子壳、秸秆、木屑、麸皮等应干燥、无霉变和虫蛀,也不能被污染或混入其他污染物。应用的化学药品如石膏、碳酸钙、尿素等应纯净,不能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随着食用菌总量的不断扩大,业内人士已经从不断追求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升, 如何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工厂化栽培等问题已成为食用菌行业内热门话题,带着这个问题, 从发达国家食用菌产业历程中寻找答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5、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每年 9 月-次年 3 月,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都有各自的适应生长的有效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在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变慢。大多数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是2℃,最高温度是37℃,菌丝有效生长温度是5℃-33℃。总体上说:食用菌菌丝对低温的承受能力比高温要强,大多数食用菌在0℃,甚至0℃以下的状态下不会被冻死。 我们根据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食用菌分为3种温型:

1、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18-22℃,最高温度是30℃,如:滑子菇、金针菇等。

2、中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温度是34℃,如:双孢菇、香菇、银耳、木耳等。

3、高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8-34℃,最高温度是46℃,如:草菇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基上是不1样的,而且这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菌丝生长最快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这个温度下培养的菌丝,并不是最健壮的菌丝。上面说过,温度越高,酶反应就越快,物质代谢就越快,这样的菌丝反而没有低温生长的菌丝健壮。因此,在食用菌上产中往往采用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进行培养,我们叫做“协调最适温度”。扩展资料比如平菇菌丝最适温度是24℃-28℃,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18-22℃,这就是平菇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我们普通栽培户大多数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养,在选择栽培季节的时候1定要做好栽培计划,尽量保证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低于“协调最适温度”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增加,也容易出现袋内出菇的情况。高于“协调最适温度”,会出现“烧菌”现象,造成菌丝徒长,严重影响产量。注意:我们在实际栽培中,应该测量菌袋之间的温度,即积温,控制房间温度,以达到控制积温的目的。

食用菌生长条件与生产栽培的关系



6、食用菌生长条件与生产栽培的关系

菇场: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4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1点,利于保温,4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培养料: 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没有虫蛀、霉烂变质、结块是成功的基础。此外培养料使用前需经过消毒处理。 温度: 有机食用菌胞子发芽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但不同种有机食用菌在促成子实体分化的温度上,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下列3种类型:(1)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24℃以下,最适温度在20℃以下。(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适温度为20~24℃。(3)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在24℃以上。 有机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都来自培养料,1般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蒸发或采收而使培养料的水分减少。因此,平时必须经常喷水,使菇房中保持1定的空气相对湿度,防止培养料水分的过度蒸发。空气相对湿度可由普通干湿计测定。 有机食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有较高空气相对湿度,适度的相对湿度是80%~95%,如湿度过低,则会影响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严重者,则子实体不分化,即使已分化的幼菇也会姑死。但菇房湿度也不宜超过96%。否则,不但菇体发育不良,还会滋生病菌。 酸碱度: 1般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在3~8之间,最适pH值为5.0~5.5。 氧与2氧化碳: 氧与2氧化碳也是影响有机食用菌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2氧化碳过多,对有机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利,生产上为防止2氧化碳积存过多,菇房内经常需要通风换气,这是有机食用菌栽培中确保子实体正常发育的1项关键性措施。通风换气能补充菇房内的新鲜空气,排除过多的2氧化碳和其它代谢废气,此外,适当通风不定期能调节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 光线: 有机食用菌不同于1般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全作用,不需要直射的光线,又由于日光紫外线有杀菌作用,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不利于有机食用菌不能象种庄稼那样栽在田间,暴露在阳光下,而需要培养在专门的菇房或随荫棚内。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