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1、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1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1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1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1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2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1原种(摇瓶菌种)1(液体栽培种)1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1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1出菇管理1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1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1个床面,将另1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1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1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1、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2、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3、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4季栽培。
3、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1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11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1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2、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每年 9 月-次年 3 月,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都有各自的适应生长的有效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在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变慢。大多数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是2℃,最高温度是37℃,菌丝有效生长温度是5℃-33℃。总体上说:食用菌菌丝对低温的承受能力比高温要强,大多数食用菌在0℃,甚至0℃以下的状态下不会被冻死。我们根据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食用菌分为3种温型:
1、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18-22℃,最高温度是30℃,如:滑子菇、金针菇等。
2、中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温度是34℃,如:双孢菇、香菇、银耳、木耳等。
3、高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8-34℃,最高温度是46℃,如:草菇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基上是不1样的,而且这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菌丝生长最快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这个温度下培养的菌丝,并不是最健壮的菌丝。上面说过,温度越高,酶反应就越快,物质代谢就越快,这样的菌丝反而没有低温生长的菌丝健壮。因此,在食用菌上产中往往采用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进行培养,我们叫做“协调最适温度”。扩展资料比如平菇菌丝最适温度是24℃-28℃,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18-22℃,这就是平菇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我们普通栽培户大多数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养,在选择栽培季节的时候1定要做好栽培计划,尽量保证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低于“协调最适温度”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增加,也容易出现袋内出菇的情况。高于“协调最适温度”,会出现“烧菌”现象,造成菌丝徒长,严重影响产量。注意:我们在实际栽培中,应该测量菌袋之间的温度,即积温,控制房间温度,以达到控制积温的目的。
3、哪些物料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材料?
按食用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主要营养来源可划分为木生菌、草生菌、粪生菌、土生菌等,其中包括了寄生菌和菌根菌。按它们作为主要营养的物料可归为木材、草料、粪便、土壤、农副产品、生物活体等类型。 木材: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是木生型食用菌的良好养分。如香菇与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树种的亲和力最强,利用这些树种栽种可获得高产。又如耳类如银耳、黑木耳等适宜在大戟科、漆科等树种上生活。而茯苓最适宜在松科树木生活。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种好菇,或根据当地的树种资源确定食用菌栽培的品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草料:草料含有食用菌生活必需的各种养分,来源充足,是草生型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基质。多为禾本科植物的茎杆,如稻草、麦杆、玉米杆、干草等。适宜栽培草菇、蘑菇、平菇等食用菌。 粪便:反刍动物的粪便含有丰富的养分,而且经肠道微生物作用后有机氮含量比木材、草料要高,水分充足。最适合蘑菇、草菇等食用菌生活。 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不同的土质适合不同的食用菌生活。如砂质及花岗岩土适合香乳菇、绿菇生活;石灰质土壤适合粘绿乳菇、口蘑属的大多数种类生活;粘土适合苦口蘑、毒粉褶蕈生活;羊肚菌的种类喜欢在火烧土上生活;草原、林地的蘑菇圈是由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而形成的。1些特殊食用菌的栽培物料在此不作介绍。 随着食用菌栽培研究的深入,扩展了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大量农、林、牧的副产品大量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木材加工的木屑,替代或补充了原木的使用。粮食加工的米糠、麸皮、豆饼、花生饼的养分齐全,大量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辅料中。制糖业的甘蔗渣、甜菜渣、棉纱工业的棉子壳、废棉、茶叶渣、芭蕉的假茎及叶片、豆科植物的藤蔓、芒萁骨、象草等都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基质。
4、应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每年 9 月-次年 3 月,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都有各自的适应生长的有效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在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变慢。大多数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是2℃,最高温度是37℃,菌丝有效生长温度是5℃-33℃。总体上说:食用菌菌丝对低温的承受能力比高温要强,大多数食用菌在0℃,甚至0℃以下的状态下不会被冻死。 我们根据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食用菌分为3种温型:
1、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18-22℃,最高温度是30℃,如:滑子菇、金针菇等。
2、中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温度是34℃,如:双孢菇、香菇、银耳、木耳等。
3、高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8-34℃,最高温度是46℃,如:草菇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基上是不1样的,而且这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菌丝生长最快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这个温度下培养的菌丝,并不是最健壮的菌丝。上面说过,温度越高,酶反应就越快,物质代谢就越快,这样的菌丝反而没有低温生长的菌丝健壮。因此,在食用菌上产中往往采用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进行培养,我们叫做“协调最适温度”。扩展资料比如平菇菌丝最适温度是24℃-28℃,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18-22℃,这就是平菇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我们普通栽培户大多数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养,在选择栽培季节的时候1定要做好栽培计划,尽量保证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低于“协调最适温度”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增加,也容易出现袋内出菇的情况。高于“协调最适温度”,会出现“烧菌”现象,造成菌丝徒长,严重影响产量。注意:我们在实际栽培中,应该测量菌袋之间的温度,即积温,控制房间温度,以达到控制积温的目的。
5、食用菌栽培料在发酵中出现酸味
1、什么叫母种、原种及栽培种? 答: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通常将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耳木、菇木基内菌丝体分离所得到的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称作母种,也称1级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原种,也叫2级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栽培种,或称生产用种,也叫3级种。
2、采用组织分离法培育菌种要经过那些步骤? 答:
1、选择种菇:挑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等栽培食用菌,以及白灵菇、杏鲍菇等纯化中的食用菌,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
2、组织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执菌柄,将菇撕成两半,用消毒后的手术刀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挑取1小块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
3、培养观察:在25℃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经常检查,淘汰污染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转管培养即可。
3、为什么说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答: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多次转管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出菇推迟、出菇少,菇形小、质量差,甚至出现不出菇的绝收现象。以上均称为菌种退化现象。所以,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4、菌种污染率过高应该怎么办? 答:菌种培养期间,母种染杂率≤5%或栽培种染杂率≤10%,属正常现象。去杂后可按计划利用。若母种染杂率>10%,栽培种>20%,则表示污染率过高。母种污染率过高时,剩余菌种应改变用途,可作为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污染率过高,剩余菌种应加大用种量。若母种污染率超过20%,栽培种超过30%,均不宜作为菌种应用于生产,可直接用其栽培出菇或出耳;或全部淘汰,将其灭菌后掏出培养料用于食用菌代料栽培。
5、什么叫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可否贮藏? 答:用各种液体培养基生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液体菌种。由于生产液体菌种需要特殊设备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加之培养好后极易老化自溶,即使在4~10℃下,保藏时间也不宜超过20天。
6、优良菌种的标准是什么? 答:优质菌种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纯、壮两条。纯,即为1种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不得混入杂菌及其他菌种。壮,即为菌种生长正常,长势旺,再生能力强。
7、怎样检查菌种质量? 答:检查原种、栽培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符其实。
2、计算菌种成品率。
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1般长满25天左右为正常。
4、做生产试验。
8、为什么不能用生料或发酵料制平菇菌种? 答:用生料或发酵料接种后所得到的培养物,必然混有杂菌。做菌种时,播种后料中、空气中的杂菌,加上菌种中的杂菌内外夹攻,必定来势凶猛,不可收拾。
9、代料栽培香菇需要准备哪些原料? 答:现以杂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生产规模为10000袋为例,说明如下:
1、杂木屑:每袋装干料0.8公斤,10000袋需木屑8吨。
2、麦麸或米糠1.6~2.0吨。
3、白糖100公斤。
4、熟石膏粉100公斤;或生石膏粉200公斤。
5、低压聚乙烯塑料袋10000个;或塑料袋料筒80公斤。
6、封口胶布40~50筒。
7、塑料薄膜50~60公斤。
8、其他:酒精、甲醛、高锰酸钾、多菌灵或托布津、生石灰、线绳等适量。 十、袋栽香菇如何安排接种穴? 答:目前,55厘米长的菌袋通常是5穴获7穴接种。单面接种,通常为5穴,双面接种,可用5穴也可用7穴。两面的穴交叉错开。 十
1、为什么要菌筒转色?怎样进行转色管理? 答:脱袋排场后,菌筒是否转色,转色好坏,直接影响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转色形成的菌膜用1定的韧性,相当于菇木的树皮,具有调温保湿、防止杂菌侵入的作用。 转色管理可分3步:
1、脱袋后第1周,以保湿管理为主,通风降温管理为辅。
2、第2周,从保湿为主逐步过渡到通风保湿相间,直到通风为主。
3、第3周,适当通风,至菌筒完全转色。然后采取措施,扩大昼夜温差。 十
2、转色期间可能出现那些异常现象?怎样补救? 答:转色期间,可能出现气生菌丝徒长,难转色,局部转色、转色过淡等异常现象。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下:
1、转色过淡:覆盖塑料薄膜,喷水保湿,或场地漫水,提高菌筒周围的空气湿度,诱发菌筒转白、转色。
2、局部转色:切除污染杂菌部分,将剩余部分伤口粘草木灰,单畦排放。
3、菌丝徒长,难以转色:加强通风,必要时将塑料薄膜全部揭开,给菌筒创造偏干的环境。或用2%石灰乳涂刷、喷洒菌筒,强制气生菌丝倒伏、转色。
4、菌皮太厚,成铁锈色:脱袋后若气温高于25℃,可于中仅午前后将畦两头的薄膜揭开通风排湿,并增加菇场庇荫度。 十
3、袋栽香菇怎样进行人工催菇?。
6、哪些物料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材料?
按食用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主要营养来源可划分为木生菌、草生菌、粪生菌、土生菌等,其中包括了寄生菌和菌根菌。按它们作为主要营养的物料可归为木材、草料、粪便、土壤、农副产品、生物活体等类型。 木材: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是木生型食用菌的良好养分。如香菇与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树种的亲和力最强,利用这些树种栽种可获得高产。又如耳类如银耳、黑木耳等适宜在大戟科、漆科等树种上生活。而茯苓最适宜在松科树木生活。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种好菇,或根据当地的树种资源确定食用菌栽培的品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草料:草料含有食用菌生活必需的各种养分,来源充足,是草生型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基质。多为禾本科植物的茎杆,如稻草、麦杆、玉米杆、干草等。适宜栽培草菇、蘑菇、平菇等食用菌。 粪便:反刍动物的粪便含有丰富的养分,而且经肠道微生物作用后有机氮含量比木材、草料要高,水分充足。最适合蘑菇、草菇等食用菌生活。 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不同的土质适合不同的食用菌生活。如砂质及花岗岩土适合香乳菇、绿菇生活;石灰质土壤适合粘绿乳菇、口蘑属的大多数种类生活;粘土适合苦口蘑、毒粉褶蕈生活;羊肚菌的种类喜欢在火烧土上生活;草原、林地的蘑菇圈是由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而形成的。1些特殊食用菌的栽培物料在此不作介绍。 随着食用菌栽培研究的深入,扩展了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大量农、林、牧的副产品大量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木材加工的木屑,替代或补充了原木的使用。粮食加工的米糠、麸皮、豆饼、花生饼的养分齐全,大量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辅料中。制糖业的甘蔗渣、甜菜渣、棉纱工业的棉子壳、废棉、茶叶渣、芭蕉的假茎及叶片、豆科植物的藤蔓、芒萁骨、象草等都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