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详细过程,食用菌栽培一般过程

食用菌栽培详细过程


1、食用菌栽培详细过程



1、配置培养料: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养料,然后进行发酵,1般在7到15天。
2、灭菌:食用菌栽培技术灭菌接种,1般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到8小时,再闷1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摄氏度以下时,将菌种接种于袋两头。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
3、食用菌栽培技术发菌期管理: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摄氏度到25摄氏度,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至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至25mm。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袋未满的排在1起继续发菌。
4、食用菌栽培技术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1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5出菇管理:注意通风,加大空气湿度,保持空气干净,减少病虫害。
6、食用菌栽培技术适期采收:每种食用菌采收时间不同,需根据品种和使用范围来确定采收期。



2、食用菌栽培1般过程


配置培养料: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料的配置,也就是第1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养料,然后进行发酵1般在7到15天。


灭菌:食用菌栽培技术灭菌接种,1般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8小时,再闷1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将菌种接种于袋两头。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菌种应选用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发菌期管理: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内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袋未满的排在1起继续发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1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种皮和5~10mm 培养基1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并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形成, 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1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出菇管理:这个时候1定要注意通风,加大空气湿度,保持空气干净,减少病虫害。


食用菌栽培技术适期采收:每种食用菌采收时间不同,需根据品种和使用范围来确定采收期。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以现有观点,综合刘贵培等(2009)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3类。


(1)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2级保护植物。


(2)珍稀埋和类珍稀类群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资源。诸如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轴腹菌属(Hydanangi—urn)、鸡纵菌属(Termi tomyces spp)。这些珍稀种群有30多种大都属于单型种,中国特有特殊种属,区域性分布代表类群,成为演化过程中的孑遗或残遗种,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人工栽培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只闻其名,市场不见其货,价格仍处贵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红菇、绣球菌、白参菌、鸡纵菌等虽有报道栽培成功,但市场产品奇缺,现有价格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红菇干品400元/千克,鸡纵菌鲜品150元喊键/千克,因此仍然是稳坐“珍”位。


(3)稀少类主要指的依赖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与昆虫类共生的类群。诸如块菌、松茸、牛肝菌、鸡土5L菌、红菇、虎奶菇、紫丁弯渗盯香蘑、鸡油菌、松乳菇、奥德蘑(水鸡纵)、绣球菌、青头菌、珊瑚菌、黄柄鸡油菌(喇叭菌)、梭柄乳头菇(老人头)等。这些珍稀品种产品数量极少。《中国食用茼年鉴))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松茸产量仅有1 535吨,牛肝菌16172吨,羊肚菌1082吨。这3种产品总和为18789吨,仅占列表统计的食用菌27个品种总产量。682万吨的0.11%,产量极为稀少,身价不凡。因此,对于茵根性和昆虫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1直是世界的难题和创新研究的焦点。



3、食用菌栽培原料1般不用松,杉及含有芳香味的木屑


因松、柏、杉等针叶树的木屑,因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杀菌剂,其气体会抑制或者杀灭食用菌菌丝体,所以必须要经过1定预处理后才能使用。常用方法是:将经过暴晒的新鲜松、柏木屑盛在容器内,注入沸水浸泡,并添加1%-2%的石灰粉搅拌均匀(要求PH值在12左右),然后覆盖就麻袋或棉絮保温。浸泡2天后用清水冲洗,基本上达到无松油味和碱味,晾干后使用。



4、食用菌栽培原料1般不用松,杉及含有芳香味的木屑


因松、柏、杉等针叶树的木屑,因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杀菌剂,其气体会抑制或者杀灭食用菌菌丝体,所以必须要经过1定预处理后才能使用。常用方法是:将经过暴晒的新鲜松、柏木屑盛在容器内,注入沸水浸泡,并添加1%-2%的石灰粉搅拌均匀(要求PH值在12左右),然后覆盖就麻袋或棉絮保温。浸泡2天后用清水冲洗,基本上达到无松油味和碱味,晾干后使用。



5、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你认为重要的机器有哪些?


在食用菌栽培的过程中,重要的机器有搅拌机,分配机,传送带,装瓶(袋)机,灭菌锅,搔菌机,掏瓶机等,当然了,食用菌栽培需要的机器1般是投资比较大的厂家或食用菌工厂化厂家使用,根据你的生产规模来决定的,如果少量生产,可以手工进行,或采用发酵料生产,开放式接种,几乎不需要买任何设备,就可以正常大量生产好几个品种。


当然,还有1些食用菌品种不适合做发酵料,那样你需要建设灭菌锅,简易的大概500元1个,或是买个小锅炉3000-5000元,再就是装袋机,简易的500元1个,功能比较齐全的有3000-4000元的,搅拌机有900元1个,也有好几千的,主要是根据你的生产规模来决定。


下面我们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进行1个简单的了解,食用栽培基质以培养料为主,代料栽培分为生料栽植、熟料栽植、发酵料栽植3种。养护食用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应稳定在24~27℃之间,平时浇水保湿,湿度在40%~50%左右为好。食用菌成熟后需要尽快收获。


食用菌和普通作物不1样,栽培它的基质不是土壤,而是培养料,例如秸秆、木屑、禽畜粪便等等。1般来说,食用菌的养殖程序是1样的,从培养料的配置开始,接着灭菌发酵、接种发菌、出菇、收获。代料栽培分为生料、熟料和发酵料3种。生料是按照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直接栽培。熟料是生料操作之后经过灭菌消毒、装袋后再使用栽培。发酵料在灭菌消毒后,还得经过腐熟培养再使用的料。


食用菌的栽培环境,应当保持在24~27℃的温度最为适宜,低于5℃,食用菌的生长速率就比较慢。干燥的环境下,菌丝体的定植不良,整体发育也会受限,因此要多多浇水喷水保湿,保持适度在40%~50%之间。



6、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接种后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接种后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杂菌污染。其原因与栽培场地清洁卫生不达标;栽培料消毒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等技术工艺息息相关。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