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料在发酵中出现酸味,食用菌栽培技术
1、食用菌栽培料在发酵中出现酸味
1、什么叫母种、原种及栽培种?
答: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通常将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耳木、菇木基内菌丝体分离所得到的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称作母种,也称1级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原种,也叫2级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栽培种,或称生产用种,也叫3级种。
2、采用组织分离法培育菌种要经过那些步骤?
答:
1、选择种菇:挑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等栽培食用菌,以及白灵菇、杏鲍菇等纯化中的食用菌,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
2、组织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执菌柄,将菇撕成两半,用消毒后的手术刀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挑取1小块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
3、培养观察:在25℃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经常检查,淘汰污染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转管培养即可。
3、为什么说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答: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多次转管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出菇推迟、出菇少,菇形小、质量差,甚至出现不出菇的绝收现象。以上均称为菌种退化现象。所以,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4、菌种污染率过高应该怎么办?
答:菌种培养期间,母种染杂率≤5%或栽培种染杂率≤10%,属正常现象。去杂后可按计划利用。若母种染杂率>10%,栽培种>20%,则表示污染率过高。母种污染率过高时,剩余菌种应改变用途,可作为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污染率过高,剩余菌种应加大用种量。若母种污染率超过20%,栽培种超过30%,均不宜作为菌种应用于生产,可直接用其栽培出菇或出耳;或全部淘汰,将其灭菌后掏出培养料用于食用菌代料栽培。
5、什么叫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可否贮藏?
答:用各种液体培养基生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液体菌种。由于生产液体菌种需要特殊设备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加之培养好后极易老化自溶,即使在4~10℃下,保藏时间也不宜超过20天。
6、优良菌种的标准是什么?
答:优质菌种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纯、壮两条。纯,即为1种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不得混入杂菌及其他菌种。壮,即为菌种生长正常,长势旺,再生能力强。
7、怎样检查菌种质量?
答:检查原种、栽培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符其实。
2、计算菌种成品率。
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1般长满25天左右为正常。
4、做生产试验。
8、为什么不能用生料或发酵料制平菇菌种?
答:用生料或发酵料接种后所得到的培养物,必然混有杂菌。做菌种时,播种后料中、空气中的杂菌,加上菌种中的杂菌内外夹攻,必定来势凶猛,不可收拾。
9、代料栽培香菇需要准备哪些原料?
答:现以杂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生产规模为10000袋为例,说明如下:
1、杂木屑:每袋装干料0.8公斤,10000袋需木屑8吨。
2、麦麸或米糠1.6~2.0吨。
3、白糖100公斤。
4、熟石膏粉100公斤;或生石膏粉200公斤。
5、低压聚乙烯塑料袋10000个;或塑料袋料筒80公斤。
6、封口胶布40~50筒。
7、塑料薄膜50~60公斤。
8、其他:酒精、甲醛、高锰酸钾、多菌灵或托布津、生石灰、线绳等适量。
十、袋栽香菇如何安排接种穴?
答:目前,55厘米长的菌袋通常是5穴获7穴接种。单面接种,通常为5穴,双面接种,可用5穴也可用7穴。两面的穴交叉错开。
十
1、为什么要菌筒转色?怎样进行转色管理?
答:脱袋排场后,菌筒是否转色,转色好坏,直接影响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转色形成的菌膜用1定的韧性,相当于菇木的树皮,具有调温保湿、防止杂菌侵入的作用。
转色管理可分3步:
1、脱袋后第1周,以保湿管理为主,通风降温管理为辅。
2、第2周,从保湿为主逐步过渡到通风保湿相间,直到通风为主。
3、第3周,适当通风,至菌筒完全转色。然后采取措施,扩大昼夜温差。
十
2、转色期间可能出现那些异常现象?怎样补救?
答:转色期间,可能出现气生菌丝徒长,难转色,局部转色、转色过淡等异常现象。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下:
1、转色过淡:覆盖塑料薄膜,喷水保湿,或场地漫水,提高菌筒周围的空气湿度,诱发菌筒转白、转色。
2、局部转色:切除污染杂菌部分,将剩余部分伤口粘草木灰,单畦排放。
3、菌丝徒长,难以转色:加强通风,必要时将塑料薄膜全部揭开,给菌筒创造偏干的环境。或用2%石灰乳涂刷、喷洒菌筒,强制气生菌丝倒伏、转色。
4、菌皮太厚,成铁锈色:脱袋后若气温高于25℃,可于中仅午前后将畦两头的薄膜揭开通风排湿,并增加菇场庇荫度。
十
3、袋栽香菇怎样进行人工催菇?。
2、食用菌栽培技术
安徽省田野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是1家集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食用菌专业性生产经营实体。公司位于国家级AAAA风景区合肥市3河镇(省道合铜公路18公里碑处),与合界高速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公司下属科技示范园、菌种厂、科技部、培训部、食用菌加工厂、贸易部以及鲜菌配送中心等部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全省各地建有6个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并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同时也被这两所高校挂牌认定为教学实习基地。 2007年以来,公司投资360万元,在3河镇9联村建立了占地120亩的标准化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主要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多种食用菌的生产。现拥有食用菌专用生产大棚150余座,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菌种培养室、年产500多万瓶(袋)菌种生产线、食用菌保鲜冷库以及正在投资建设的年产1500多吨的食用菌深加工车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经过近3年的发展,园区由原来的季节性单1品种生产供应,发展到多品种、周年化生产供应。年平均利用农作物秸秆2000吨,生产各类鲜菇1000多吨,并带动附近农户利用农作物秸秆6000多吨发展食用菌生产,每年为社会培训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两千多名,向社会供应各类菌种20万瓶(销售出菌种产生社会效益超亿元);并与全省数千食用菌种植户有直接业务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安徽地区具有最大影响力的1家集食用菌培训、生产、示范推广、菌种、原料、鲜菇供应为1体的专业性生丛搏产企业。 公司秉承诚实守信、和谐发展的宗旨,赢得了广大菇农的信任,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司培植的菌种和原辅材料供应覆盖安徽所有地市,并辐射到全国2十多个省市(包括台湾地区),鲜菇配送销售到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逐渐握早形成了完整的菌菇销售网络公司成立至今,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安徽青年报、华东信息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先后渗皮祥被评定为省食用菌行业“突出贡献单位”、“优秀龙头企业”“菌种质量放心产品”“诚信单位”、“市级龙头企业”、“合肥市科普示范单位”、“合肥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市级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等 20多项荣誉。
3、判定食用菌质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食用菌考试题
菌种质量的检验方法: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先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4、出菇实验。经过检验后,认为是优良菌种的,可进行扩大转管;同时可取1部分母种用于出菇(耳)试验,出菇实验常用的方法有瓶栽法和压块法两种,置最适宜温湿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生长速度、转管快慢、吃料能力、出菇速度、子实体形态、产量和质量等来综合评价菌种质量优劣。
4、优质食用菌产品的标准是什么?
评价食品的质量首要的1条是营养价值,食用菌多作为蔬菜食用,在这个意义上,评价食用菌的质量,除营养价值外,还包括口感、风味和外观等,同时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优质食用菌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具食用菌固有的营养价值众所周知,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营养食品。这是食用菌自身固有的特性,但是当栽培或采收贮存不当时,其营养价值会降低。如采收前大量喷水的菇蛋白质含量会大大降低;采收过熟的菇,其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含量都大大下降,营养价值大减。 (2)具食用菌固有的口感和风味食用菌口感滑润清脆,风味独特清香。然而,栽培技术不当、采收不当或贮存不当,都会改变其质地和风味,甚至食用价值降低或丧失。如当误用了槐树根种平菇时,其菇体有1种令人厌恶的异味;用纯棉籽壳栽培的香菇风味远不及木屑,而用玉米芯栽培的平菇口味也远不及用棉籽皮栽培。采收过晚,菇体纤维化增加,口感变差,风味大减。贮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多数食用菌都会产生异味,口感和风味都不同程度地变差。 (3)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任何食品的食用价值,不论多高,从理化指标上,前提条件是必须是安全的。离开这1点,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都无从谈起。评价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检测项目主要有3大类:
1、重金属,主要元素有砷、铅、汞、镉等;
2、杀虫剂,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和菊酯类等;
3、杀菌剂,食用菌主要有多菌灵、百菌清、甲醛等。 按照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生产的食用菌,可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但是,由于食用菌发菌期封闭生长和子实体较强的吸水性和吸附性,1旦违反栽培技术规程,农药残留问题将较绿色植物严重得多。因此,食用菌培养料中添加剂的使用、栽培期的病虫害防治、保鲜加工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都要十分谨慎,都要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 (4)具食用菌特有的外观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都有其特定的外观,这包括形态、色泽、圆整度等。其外观受品种(产前)和栽培技术(产中)的影响,也受采后(产后)处理技术的影响。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影响着食用菌的质量。
5、优质食用菌产品的标准是什么?
评价食品的质量首要的1条是营养价值,食用菌多作为蔬菜食用,在这个意义上,评价食用菌的质量,除营养价值外,还包括口感、风味和外观等,同时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优质食用菌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具食用菌固有派带的营养价值众所周知,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营养食品。这是食用菌自身固有的特性,但是当栽培或采收贮存不当时,其营养价值会降低。如采收前大量喷水的菇蛋白质含量会大大降低;采收过熟的菇,其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含量都大大下降,营养价值大减。 (2)具食用菌固有的口感和风味食用菌口感滑润清脆,风味独特清香。然而,栽培技术不当、采收不当或贮存不当,都会改变其质地和风味,甚至食用价值降低或丧失。如当误用了槐树根种平菇时,其菇体有1种令人厌恶的异味;用纯棉籽壳栽培的香菇风味远不及木屑,而用玉米芯栽培的平菇口味也远不及用棉籽皮栽培。采收过晚,菇体纤维化增加,口感变差,风味大减。贮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多数食用菌都会产生异味,口感和风味都不同程度地变差。 (3)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任何食品的食用价值,不论多高,从理化指标上,前提条件是必须是安全的。离开尘喊芦这1点,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都无从谈起。评价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检测项目主要有3大类:
1、重金属,主要元素有砷、铅、汞、镉等;
2、杀虫剂,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和菊酯类等;
3、杀菌剂,食用菌主要有多菌灵、百菌清、甲醛等。 按照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生产的食用菌,可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但是,由于食用菌发菌期封闭生长和子实体较强的吸水性和吸附性,1旦违反栽培技术规程,农药残留问题将较绿色植物严重得多。因此,食用菌培养料中添加剂的使用、栽培期的病虫害防治、保鲜加工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都要十分谨慎,都要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 (4)具食用菌特有的外观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都有其特定的外观,这包括形态、色泽、圆整度等。其外观受品种(产前)和栽培技术(产中)的影响,也受采后(产后)处理技术的影响。渗清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影响着食用菌的质量。
6、常用食用菌的栽培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下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是当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因为,食用菌不是植物,它是1种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没有根、茎、叶、花,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菌丝发育阶段无需光照;反之,过强的光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在菇类原始进化过程中,1般都生长在林地、草丛中,菌丝阶段在土壤、木头或草堆中,没有光照,但子实体(也就是我们食用菌用的部分)1般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菇农搭建大棚,是为了模拟野生环境,适合菇类生长。
食用菌大多喜欢阴凉潮湿,栽培过程需要大棚遮阴,遮阴度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所不同。过去,菇农用草帘、树皮等在棚顶遮阴,上世纪末,遮阳网在食用菌大棚中开始大量应用。近年,人们发现,遮阳网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遮阳网为了遮阳,1般做成黑色,吸收了大量光能,所以,遮阳网大棚往往比较闷热,不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烂棒情况相当普遍。为了达到遮阳和防雨效果,标准大棚1般需要用两层遮阳网加上1层塑料薄膜覆盖,并且在拱形大棚之上,往往还加上1层平顶,使遮阳网与农膜间保持50公分距离,利用空气对流,阻隔遮阳网吸收的热能直接传导进大棚内,这样就大大提高大棚造价。
食用菌大棚专用黑白膜简称黑白膜,由黑白两层组成,白面反射太阳光能,达到降温效果,黑面隔离红外线穿透,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质量较好的黑白膜可在露天状况下耐用3年以上,通常可使用5年左右,使用寿命是普通遮阳网的1.5倍。食用菌大棚专用膜遮阴降温效果大大优于遮阳网,对大棚要求更低,使用寿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