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84| 风湿—桂枝附子汤,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伤寒论》笔记84| 风湿—桂枝附子汤



1、《伤寒论》笔记84| 风湿—桂枝附子汤

18

9、“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从这条开始连续3个方子治疗风湿痛风。伤寒89日应该传经了,结果“ 不呕 ”,代表病没有入少阳,也“ 不渴 ”,代表病也没️入阳明,“脉浮虚”,代表还有表证,濇脉代表湿。 “ 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 ”,病本来要进入少阳或阳明的,结果被湿挡到。得此证的人为素有湿之人,《内经》讲“湿伤于下”,古人久坐湿地得湿,现代人是吹空调致湿,本来汗从3焦系统到皮肤表面欲出,毛孔被冷气关闭,汗出来后并不会原路返回,便停在皮肤下,日积月累汗水积到肌肉关节里成湿。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这是1付的量,1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1袋。 原文:“病者1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主要功能:类风湿关节炎、扁平疣、脚气、剖腹产后肚子大并脸有雀斑者、浮肿、浑身疼和湿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方法:用麻黄杏仁薏苡汤合并葛根汤加减方。麻黄6 炙甘草5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生石膏15 葛根汤15 桂枝6生姜12 白芍6大枣4枚。同时配合。

风湿骨痛,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



3、风湿骨痛,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

最近这两天,温度是明显下降,所以 风湿骨病的问题,又开始大肆盛行 。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1些中老年人,这时候 骨关节疼痛,严重者关节变形的 ,更是连走路都是困难。 冬天根本不敢沾冷水,用冷水洗个碗手就会长冻疮,每天早上起来手指头都是坚硬的,全身有时还麻木, 所以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那要想去改善这种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1下这种问题产生的 病因以及原理,随之才能够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痹”? 《黄帝内经》就说了: 风寒湿3气杂至,合而为痹 。 “痹”就 是痹阻不畅的意思。 你像现在经常说的 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等,在中医上都属于 “痹。

张仲景《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4、张仲景《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原文:皮水为病,4肢肿,水气在皮肤中,4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组成:防己9 黄芪9 桂枝9 茯苓18甘草6 这是1付量,1付熬出两袋,早晚各1袋。 防己茯苓汤功能主治:手脚浮肿、面目浮肿、4肢肌肉颤抖(不是4肢抖动,只是肌肉轻微颤抖)、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肥胖、泄泻、类风湿性关节炎。 防己茯苓汤的加减方:

1、 4肢浮肿:4肢浮肿,按之没指,食少无力,多吃则胀肚,舌淡。 分析:表虚水泛、脾阳虚而失运化。 方法:健脾祛水。方用防己茯苓汤。防己15 黄芪15 桂枝15 茯苓30苍术9这是1付的量,1付熬出。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是什么?



5、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是什么?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6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炮)15克。 祛风渗湿法:风易与湿相合形成风湿,风性上扬而游走不定,湿性下注易袭阴位。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游走不定,下肢沉重,血沉快。湿邪郁久化热,湿热相合则关节疼痛、发热。女性可见腹痛、白带增多、下身瘙痒等症状。治疗时可选用复方桑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和川草乌合剂,若白带多加生龙骨、生牡蛎、乌贼骨等收敛止带。 扩展资料: 桂枝芍药知母汤注意事项: 知母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当然知母水的滋阴润燥。

解读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



6、解读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

最近啊,因为是冬季的缘故,天气逐渐变冷。很多人的 类风湿病 开始肆虐起来。 要说这个风湿类疼痛病,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更常见。 想要去改善风湿关节疼痛。 我们需要知道它的病因、病理以及大家最关心的改善方法。 好了,直接进入主题。 其实,在中医上, 风湿关节炎 属于 痹症 的1种。 那怎么理解中医上的痹症呢?痹是痹阻不畅的意思。 你像现在经常说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在中医上都属于痹症。 中医认为由 风、湿、寒 3种邪气 ,长年入侵从而导致关节、膝盖处出现麻木、酸痛、沉重、不灵活的症状叫做痹症。 这3个邪气,最喜欢往我们骨缝深处钻,而冬季气温骤降、寒。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