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用菌地碗菌病?食用菌栽培原料、辅料如何用生物发酵剂处理

什么是食用菌地碗菌病?


1、什么是食用菌地碗菌病?


地碗菌病(1) 基本特征地碗菌多发生于平菇、蘑菇及生料栽培金针菇的菇床上,该菌会 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分,为食用菌的重要竞争性杂菌。在食用菌播种之后,菇床表面会长出如绿豆至黄豆般大小的、颜 色因种类不同而不同的、近似网形的颗粒状子实体,这就是所谓的地 碗菌。长大之后,该菌的顶端开口会形成杯状或者碗状的子实体,呈 现半透明状,近无柄。到后期颜色会变深,边缘会开裂成花瓣状。发 生严重时,培养料面上子实体密集丛生,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受到阻 碍,导致出菇少或不出菇。地碗菌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土生硬皮盘菌和疣孢褐地碗菌。地碗 菌生活的场所主要是土壤及有机质,其子囊孢子能够随覆土及培养料 进人菇床,也能够随气流传播,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地碗菌在通风 不好、湿度大、培养料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下较易产生。(2)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1、物理防治。a.覆土消毒。需要进行高温杀菌,覆土的土粒要经暴晒、漂白 粉拌土、甲醛熏闷等,这样都可以达到消灭覆土中携带的病菌的 目的。a. 培养料需要进行高温堆制和2次发酵,利用高温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b. 要及时对菇床进行检查,当害菌发生时,应该马上挖出并补填经过消毒处理的新料,以阻碍该菌的扩展。摘除的子囊果,应该马上进行烧埋,以防止交叉感染。
2、化学防治。在必要的时候,可在床面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0.2%的漂白粉。



2、食用菌栽培原料、辅料如何用生物发酵剂处理


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包括菇树和耳树、工农业副产物和下脚料、禽畜粪便、野草和树枝以及食用菌栽培废料等,简称为主料。它们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食用菌生长的主要营养源。



1、主要原料:


1菇树和耳树是木腐食用菌的营养来源,也是这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培养基质。我国适于木腐菌生长的树木种类多,分布广,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树木材质、树龄和粗度以及对不同菇、耳的亲和力,选用适生树种。


2 工农业副产品及下脚料适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有稻草、麦秸、棉籽壳、玉米秸、玉米芯、木屑、大豆秸、花生壳、甘薯藤、马铃薯秧、花生藤、大豆荚、大麦草、甘薯渣、粉渣等。


3 禽畜粪便1般多作为双孢蘑菇、大肥菇、草菇、鸡腿蘑等粪草菌的栽培主料。常用的有马粪、牛粪、猪粪、鸡粪等。


4 野草与树叶1般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与其他主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5 食用菌栽培废料,也就是1般栽培过香菇、平菇、银耳、金针菇、草菇等的废料称为菌糠,仍含有多量的纤维素等有机物,可再次用它栽培食用菌,用量可达50-80%。



2、辅助原料:


在食用菌固体培养料中,用于增加营养,改善化学、物理状态的1类物质,用量较小,1般称为辅料,常用的辅料1般有以下几种:


1 天然有机物质 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成分,如糖、米糠、麸皮、玉米粉、蚕砂、麦芽根、大豆粉、玉米糠、高粱糠、谷壳糠等。


2 化学含氮物质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氮素营养,如尿素、硫铵等。


3 无机盐用于补充主料中的矿质元素,调节酸碱度,改善化学、物理状态,如石膏、碳酸钙、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等。



3、添加剂添加剂是用于增温发酵、抑制杂菌或刺激生长的1类物质,主要有生物发酵剂、抑菌剂(多菌灵、克毒灵、甲基托布津)、生长调节剂(3十烷醇、萘乙酸、福菇肽)。


生物发酵剂,以金宝贝生物发酵剂为例,1般自然发酵需要15-20天,加入金宝贝生物发酵剂后可大大加速这1进程,它是指采用高科技方法手段,经人工特别培养、选育、提纯、复壮等工艺,而形成的1种有着特殊“神奇”功能(其实,科学分析之后并不神奇)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有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菌群,它们具有很强的好气性发酵能力和催化分解能力,可使作物秸秆等纤维基质和禽畜粪便等有机物迅速发酵,催化分解,促进有机物转化,变为食用菌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使其快速腐熟,投入使用,1般只需4-7天。此外,在处理物料的过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特效代谢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等能明显消灭或抑制各种杂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为食用菌栽培提供更加理想、清洁的原料。



3、食用菌栽培原料、辅料如何用生物发酵剂处理?


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包括菇树和耳树、工农业副产物和下脚料、禽畜粪便、野草和树枝以及食用菌栽培废料等,简称为主料。它们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食用菌生长的主要营养源。
1、主要原料: 1菇树和耳树是木腐食用菌的营养来源,也是这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培养基质。我国适于木腐菌生长的树木种类多,分布广,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树木材质、树龄和粗度以及对不同菇、耳的亲和力,选用适生树种。2 工农业副产品及下脚料适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有稻草、麦秸、棉籽壳、玉米秸、玉米芯、木屑、大豆秸、花生壳、甘薯藤、马铃薯秧、花生藤、大豆荚、大麦草、甘薯渣、粉渣等。3 禽畜粪便1般多作为双孢蘑菇、大肥菇、草菇、鸡腿蘑等粪草菌的栽培主料。常用的有马粪、牛粪、猪粪、鸡粪等。4 野草与树叶1般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与其他主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5 食用菌栽培废料,也就是1般栽培过香菇、平菇、银耳、金针菇、草菇等的废料称为菌糠,仍含有多量的纤维素等有机物,可再次用它栽培食用菌,用量可达50-80%。
2、辅助原料: 在食用菌固体培养料中,用于增加营养,改善化学、物理状态的1类物质,用量较小,1般称为辅料,常用的辅料1般有以下几种: 1 天然有机物质 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成分,如糖、米糠、麸皮、玉米粉、蚕砂、麦芽根、大豆粉、玉米糠、高粱糠、谷壳糠等。2 化学含氮物质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氮素营养,如尿素、硫铵等。3 无机盐用于补充主料中的矿质元素,调节酸碱度,改善化学、物理状态,如石膏、碳酸钙、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等。
3、添加剂添加剂是用于增温发酵、抑制杂菌或刺激生长的1类物质,主要有生物发酵剂、抑菌剂(多菌灵、克毒灵、甲基托布津)、生长调节剂(3十烷醇、萘乙酸、福菇肽)。生物发酵剂,以金宝贝生物发酵剂为例,1般自然发酵需要15-20天,加入金宝贝生物发酵剂后可大大加速这1进程,它是指采用高科技方法手段,经人工特别培养、选育、提纯、复壮等工艺,而形成的1种有着特殊“神奇”功能(其实,科学分析之后并不神奇)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有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菌群,它们具有很强的好气性发酵能力和催化分解能力,可使作物秸秆等纤维基质和禽畜粪便等有机物迅速发酵,催化分解,促进有机物转化,变为食用菌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使其快速腐熟,投入使用,1般只需4-7天。此外,在处理物料的过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特效代谢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等能明显消灭或抑制各种杂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为食用菌栽培提供更加理想、清洁的原料。



4、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发生有何特点


杂菌防治


凡是与接种物(食用菌品种或菌株)生物特征不符的其他微生物,均为杂菌。常见的如木霉、毛霉、曲霉、链孢霉、根霉、水霉等。除真菌类的杂菌外,还有1些细菌类的杂菌,均不同程度地对食用菌生产发生着危害。


对于杂菌,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


第1,清理环境,破坏杂菌滋生源头。除对生产场地周边的草堆、垃圾、水沟等进行卫生清理外,菇棚200米范围内最好没有厩厕、养殖场等,如有,1定要做好杀菌处理。杂菌防治,1般可喷施塞百09,与百病傻交替使用,确保预防效果。


第2,规范操作,勿使杂菌进入基料。主要是菌种或熟料栽培时的灭菌和接种等环节,要求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杜绝杂菌进入基料。


第3,严格剔杂,警惕“漏网之鱼”。实践证明,即使条件较好、经验丰富、操作严谨,也难免在发菌中发生杂菌污染,所以,发菌以及后熟培养中1定要关注“检查剔杂”工序,目的就是要在基料中培养出纯度较高的菌丝体,为出菇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害防治


凡是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或产生1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或子实体发生潜在危害、其自身是某种病原菌的生产性危害症状表现,均可视为病害。生产中,还有1些因人为管理不当、气候原因或机械损伤等造成的子实体出现异常的现象,称之为生理性病害。


病害防治措施主要有3点:


第1,对出菇棚室消毒,切断病害来源。主要做法是:成熟的菌棒进入出菇棚室前1周左右进行彻底清理,然后用百病傻300-500倍液和赛百09药物地毯式交替喷洒,隔日喷1次。用药后,密闭2-3日,有条件的可以晒棚,效果更佳。有加温条件的可增温至35℃,保持两天,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2,在出菇期间有效预防。出菇期间,每3-7天喷施1次药物预防病害。出菇期间的用药方向是墙体、作业道及棚室的通风口等处,绝对不要使药物接触子实体,无论喷洒还是落下。


第3,对已发病害要彻底杀灭。出菇期间需要经常检查,发现任何染病的子实体和菌袋(棒),应根据病况适当处置:刚发病害就应予及时用药,彻底杀灭病原菌,虽然用药区域不再出菇,但可在第1时间消灭病源,避免病害继续发展蔓延。发病2天后的病害,尚处于初发期,如果发病菌袋比例达到1%,则应降低湿度、加大通风,然后用药物处理,不可放任。发病5天的病害,应在上述降湿、通风的基础上,用百病傻和赛百09两种药物喷洒,分别提高药物浓度至300倍液和200倍液,并加大用药的密度至2-3天1次。暴发性病害,来势凶猛,经评估如果尚可施救,则可在停止用水的基础上,打开所有门窗,将染病菌袋的出菇面稍加破坏,用300倍百病傻溶液对所有菌袋逐1喷洒,连续喷洒3-4次。然后,密闭棚室,根据温度高低静置2-5天,随后检查病害情况,如无继续发病迹象,即可再度出菇;如超过10%的菌袋仍有病害发展状况,则应继续用药,直至不再发病。如病害发生特别严重,应做清棚处理,倒出基料后可沤制有机肥。



5、食用菌栽培中能使用EM菌吗


可以的朋友。农盛乐em菌液可改善菌料理化性状,提高出菇率和品质。且成本降低、收益大幅提高。


用0.2%农盛乐em菌液在食用菌生产过程的拌料、发酵催菇以及每潮菇采收后进行喷施,可以抑制和消灭各种杂菌,分解菌料中残留农药,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增加菌体蛋白、多种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为使用菌生长提供丰富营养,促进提前出菇、发菌率近100%,且菇形大,单菇重、叶片肥厚、味道好、韧性好、耐贮运、市场竞争力强。



6、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发生有何特点


杂菌防治


凡是与接种物(食用菌品种或菌株)生物特征不符的其他微生物,均为杂菌。常见的如木霉、毛霉、曲霉、链孢霉、根霉、水霉等。除真菌类的杂菌外,还有1些细菌类的杂菌,均不同程度地对食用菌生产发生着危害。


对于杂菌,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


第1,清理环境,破坏杂菌滋生源头。除对生产场地周边的草堆、垃圾、水沟等进行卫生清理外,菇棚200米范围内最好没有厩厕、养殖场等,如有,1定要做好杀菌处理。杂菌防治,1般可喷施塞百09,与百病傻交替使用,确保预防效果。


第2,规范操作,勿使杂菌进入基料。主要是菌种或熟料栽培时的灭菌和接种等环节,要求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杜绝杂菌进入基料。


第3,严格剔杂,警惕“漏网之鱼”。实践证明,即使条件较好、经验丰富、操作严谨,也难免在发菌中发生杂菌污染,所以,发菌以及后熟培养中1定要关注“检查剔杂”工序,目的就是要在基料中培养出纯度较高的菌丝体,为出菇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害防治


凡是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或产生1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或子实体发生潜在危害、其自身是某种病原菌的生产性危害症状表现,均可视为病害。生产中,还有1些因人为管理不当、气候原因或机械损伤等造成的子实体出现异常的现象,称之为生理性病害。


病害防治措施主要有3点:


第1,对出菇棚室消毒,切断病害来源。主要做法是:成熟的菌棒进入出菇棚室前1周左右进行彻底清理,然后用百病傻300-500倍液和赛百09药物地毯式交替喷洒,隔日喷1次。用药后,密闭2-3日,有条件的可以晒棚,效果更佳。有加温条件的可增温至35℃,保持两天,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2,在出菇期间有效预防。出菇期间,每3-7天喷施1次药物预防病害。出菇期间的用药方向是墙体、作业道及棚室的通风口等处,绝对不要使药物接触子实体,无论喷洒还是落下。


第3,对已发病害要彻底杀灭。出菇期间需要经常检查,发现任何染病的子实体和菌袋(棒),应根据病况适当处置:刚发病害就应予及时用药,彻底杀灭病原菌,虽然用药区域不再出菇,但可在第1时间消灭病源,避免病害继续发展蔓延。发病2天后的病害,尚处于初发期,如果发病菌袋比例达到1%,则应降低湿度、加大通风,然后用药物处理,不可放任。发病5天的病害,应在上述降湿、通风的基础上,用百病傻和赛百09两种药物喷洒,分别提高药物浓度至300倍液和200倍液,并加大用药的密度至2-3天1次。暴发性病害,来势凶猛,经评估如果尚可施救,则可在停止用水的基础上,打开所有门窗,将染病菌袋的出菇面稍加破坏,用300倍百病傻溶液对所有菌袋逐1喷洒,连续喷洒3-4次。然后,密闭棚室,根据温度高低静置2-5天,随后检查病害情况,如无继续发病迹象,即可再度出菇;如超过10%的菌袋仍有病害发展状况,则应继续用药,直至不再发病。如病害发生特别严重,应做清棚处理,倒出基料后可沤制有机肥。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