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什么?求视频:香菇菌筒常温灭菌的方式有哪些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什么?


1、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什么?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
1、母种制作
1、母种特征。优质母种1般要求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纤拿扮齐、气生菌丝少,有菇香味。
2、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2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控制在5.5-6.5之间。
3、培养基制备。挑选出尚未发芽,无病害,不发青的新鲜马铃薯。在洗净去皮后,称取200g,并将其切成小块,装入烧杯之中。倒入1000ml清水,加热煮沸并保持20-30分钟左右,直至马铃薯酥而不烂(加热过程中略微加以搅拌)。使用3层纱布进行过滤,然后取出过滤液,并加水补至1000ml。在马铃薯汁液中加入琼脂,并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最后加入葡萄糖、硫酸镁、磷酸2氢钾,并加水补至1000ml。使用试纸检测ph。将其装入试管中,添加高度以试管高度的8分之1至5分之1为宜,然后加棉塞,并进行包扎。接着将其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处理,等到指针指向0.04MPA时,排放冷空气,然后接着升压至0.105MPA,并保持半个小时左右。自然降温至60℃后出锅,摆放成斜面。
4、接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结束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7-10天后,即可用于原种接种。
2、原种制作
1、原种配方配方1:小麦(玉米)95%,石膏粉2%,过磷酸钙2%,尿素0.5%,白糖0.5%,ph保持在5.5-6.5之间。配方2:籽壳87%,麸皮10%,蔗糖、白糖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5%,并加水敏粗120-130%。
2、培养基制备(配方1)将小麦(玉米)筛检干净,并称重,然后放置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浸泡结束后,将其放入开水之中,1边煮1边搅动,并及时检查煮的程度,尤其是煮至15分钟后,需要更加频繁的进行检查。当小麦粒(玉米)没有白心,熟而不烂时,将其捞出,并放置在尼龙布上进行晾晒。等到小麦粒(玉米)表面无多毁灶余水分时,加入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并搅拌均匀。将其装入瓶中,并使用高温塑料和橡皮圈将瓶口封好,然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压力保持在0.105MPA左右,并维持2-3小时。灭菌过程中,注意冷空气的排放时间。
3、培养基制备(配方2)将白糖、石膏粉、尿素、过磷酸钙溶化制成母液,然后加水进行稀释。用稀释液将棉籽壳拌湿,堆放2-3小时左右。加入麸皮,不断搅拌,等到用手捏紧培养料,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滴落时为宜。装瓶,然后按照配方1的制备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4、接种等到培养基出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接种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瓶子(培养至10-12天时,需要摇晃瓶体)。
3、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及制作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与原种相同。
2、接种使用75%酒精擦洗手部,并对原种瓶外进行消毒。倒出少量原种于灭菌瓶中(该步骤于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每瓶原种大约可以接种20-25瓶。将其转移至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培养结束后,立即进行播种。如果暂时不用,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1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10天,2-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0天)。经过低温保存的菌种,在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常温环境下恢复1-2天左右。制作食用菌菌种的意义:菌种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优良的菌种应具备遗传性状稳定、生命力旺盛、高产、优质、纯度高、抗逆性强等特性。因此,选用优良菌株,掌握好制种技术,严格菌种质量,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2、求视频:香菇菌筒常温灭菌的方式有哪些


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或者高效农业技术论坛。那里有香菇栽培的技术视频。可以查看1下灭菌方法。目前1般采用锅炉蒸汽灭菌或者油桶蒸汽灭菌方式。



3、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灭菌110度温度要灭菌多长时间好


栽培种灭菌,110度属于高压灭菌。


1般灭菌5小时就行了。


如果是常温灭菌,至少要24小时。



4、臭氧发生器可以用在食用菌消毒吗?哪个牌子的比较好呢?


广州佳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是臭氧发生器生产厂家,专业从事臭氧系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1体。专注于食用菌行业应用技术。


臭氧对细菌、霉菌、病菌等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杀灭力。它杀灭病毒是通地直接破坏其RNA和NDA物质业完成的;而杀来细菌、老菌类微生物的过程则是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薄腊,继而破坏腊内组织直至溶解死亡。臭氧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杀菌应用如下:


1.菌菇灭菌房在50立方米-100平方米的室内,搭成多层菌菇架,做好植菇前准备工作。然后在室内较高处(离天花板20厘米-30厘米)安装1台壁挂式臭氧发生器,关好门、窗,开机1小时,即可达95%以上灭菌效果。


2.培养基处理,培养基按原配方要求配好,摊晾在室内搁层架上,1切准备好后,开机1小时,即可95%以上灭菌效果。臭氧是气体具有弥撒性,可以扩散到任意角落,对任何角落进行消毒,没有死角。


3.将接好的菌种移入菌菇房内,开机灭菌30分钟,然后关机,每天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为确保菌种生长的良好环境,每次观察,可开机15分钟,停机后密封,防止腐殖菌、杂菌滋生,促进食用菌健康生长。为方便操作,可将臭氧机的电源开关安装在菌菇房门外方便使用。入室操作后即闭门开机,定时关机。


食用菌在我国被称为农业生产的第4大产业。是继粮食,生猪,瓜果之后又1快速发展农业品种。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底,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


根据生产环节KPI分析,可分为6大关键环节。
1、培养料配置 ;
2、消毒环节 ;
3、优质菌种选择及接种 ;
4、发菌培养 ;
5、出菇棚场地建立和出菇 ;
6、食用菌采收和臭氧保鲜 。


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关,以减少杂菌污染和病虫鼠害,育壮菇体,增强自身抗病抵害能力,才能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


最新臭氧技术,可以提高食品菌质量,避免霉变。提高食品菌产量20%以上。



1、培养料配置


培养料主要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芯等。辅以麦麸皮、米糠、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是成功的基础。


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麸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



2、消毒环节


采用臭氧技术对食用菌生产环节进行灭菌消毒,可以在常温下处理,降低能耗,替代高温灭菌柜。


培养料消毒:是食用菌培养最关键环节。配制好的培养料采用高浓度臭氧水机生产的10mg/L臭氧水浸泡1小时。


培养瓶或培养袋消毒:采用10mg/L高浓度臭氧水浸泡30分钟。


接种室消毒:接种室在培养前3天采用臭氧机对空气强化消毒。臭氧消毒浓度为20-30mg/M3.


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培养料采用臭氧水浸泡。可以保证培养料卫生、杀死培养料中的霉菌等。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应调整。1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菌丝生活力降低,含水量过高则降低菌丝的呼吸强度,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



3、优质菌种选择及接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灭好的菌袋或菌瓶进入接种室内。接种室内事先应经过臭氧消毒。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4、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或菌瓶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调整菌袋位置以利换气通风,当菌丝长到1半时,再翻袋检查1次。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发菌培养室内每天采用臭氧气体对培养室消毒1小时即可。



5、出菇棚场地建立和出菇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4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地方。


臭氧处理出菇棚:对出菇场采取臭氧水浇灌,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可以用臭氧水完全取代农药消毒,避免农药污染。水源水质要求清洁的井水、自来水,应远离污染水源,并经过臭氧处理。


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1点,利于保温,4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菌袋或菌瓶经过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棚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


入棚时间1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高温使菌皮损伤,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



6、食用菌采收和臭氧保鲜


适时采收销售,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影响质量和价格。适时采收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尚未展开、边缘仍向内卷曲、肉质肥厚、香味浓郁时质量最佳,就应及时采收。


食用菌采收后,应放置在经过臭氧消毒的库房。经过臭氧消毒的库房,可以对食用菌保鲜,延长食用菌保鲜周期。



5、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


防止食用菌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少农药施用量,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基础。
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另外,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
2、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
3、要经常更换培养基,如蛋白胨、麦麸、马铃薯等培养基原料要相互交替使用。
4、原种不要1次用完,应分次取用,余下的低温保存,防止传代过多。
5、每年应选择个体大、生长正常、健壮无病虫的子实体进行1次组织分离,从中选优去劣,扩大接种生长。 综合防治病虫害 通过加强对食用菌栽培的综合管理,创造适应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杂菌繁殖的环境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关键。
1、搞好环境卫生:制种和操作人员必须建立起正常的清洁卫生制度,不断清除污物并加以药剂消毒。菇房、用具及室内1切设备,要经常清洗和消毒;进出菇房注意鞋底及衣着整洁,最好能及时更换。
2、消毒方式的选择:优先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常压间歇灭菌法和巴氏灭菌法及紫外线灯灭菌法等物理手段消毒。化学消毒优先使用碱类、酚类药物。避免使用重金属盐类等消毒剂。
3、处理好原料:食用菌培养料1定要避免受潮霉变或滋生害虫;木屑、草料、马粪等的堆藏,下面要垫塑料薄膜或由毛毡防潮,上面要遮盖好以防雨淋或杂物落入;米糠、麸皮、饼料等易生霉菌,应密闭贮藏;培养料要经高温消毒或发酵腐熟,培养料运进菇房后,要进行后发酵:覆土材料必须经蒸气或福尔马林消毒。
4、调整用水量和酸碱度:培养基的水分要适当。酸碱度要适宜,并随时检测、调整。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
5、妥善保护培养基:出锅的料瓶或灭过菌的培养基应加以保护,防止2次污染;要加盖纱布或薄膜,入箱熏蒸还要用新洁尔灭等药水擦洗,防止污染。
6、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程:接种工作技术性很强,1定要耐心细致,切忌碰擦粘带;对1切用具及容器,能洗的要洗干净,能熏蒸的要熏蒸。能擦酒精的要擦酒精,能用酒精灯火焰烧的要用火焰烧;对大量的栽培种可以2人协作接种,把好火焰封锁关,1人持料瓶,1人专接种,不离灯火口,配合准确。
7、采用人工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用黑光灯诱杀菇蝇、菇蚊等;培养料充分发酵(60℃,2~4小时)杀死线虫和痪蚊;剔去腐变部位,用石灰水消毒。改善环境,调整温度(如降低温度防治胡桃内状菌)、湿度(如降低湿度防治链孢霉菌)、 PH值(如降低pH值防治白霉菌等)。
8、严禁使用剧毒农药:不使用有机汞制剂或有机磷制剂及残存时间长、又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臭味的农药。优先使用植物杀虫剂,如除虫菊、鱼藤、烟草浸出液及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 喷施无污染菇肥
1、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用0.1%的蛋白胨和0.3%的酵母膏溶液喷施菇面,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在室温14~16℃效果最好。
2、喷施腐熟人粪尿:将人粪尿煮开20分钟,兑水10~20倍喷施,或新鲜马尿及牛尿液,煮开至无泡沫状时,兑水7~10倍喷施。如菇床口有小菇,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
3、喷施米醋:在乎菇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1次,1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
4、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发酵腐熟干料5千克,加开水50千克浸泡,冷却后去渣喷施,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
5、喷施菇脚水:切取2.5千克洗净的菇脚加水15千克,煮15分钟,取清液再加水20千克喷施,可延长高峰期,使子实体肥厚。
6、喷施豆浆水:黄豆1千克,磨成豆浆兑水75~100千克,滤液喷施菇面,再用清水喷1次。
7、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配成含葡萄糖1%、碳酸钙0.5%的溶液,在低于18℃时喷施.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6、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灭菌110度温度要灭菌多长时间好?


高压蒸汽灭菌是1个可以密闭的容器,由于蒸汽不能逸出,水的沸点随压力增加而提高,因而加强了蒸汽的穿透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灭菌的目的。灭菌的压力和维持时间因灭菌物体的容积和介质而区别。琼脂培养基的灭菌,在121℃、0.1兆帕压力下维持30分钟,如有必要可延长到40-45分钟,木屑、棉壳等固体培养基的灭菌,在128℃,0.15兆帕压力下,维持1-1.5小时,谷粒菌种和经过堆制发酵的粪草培养基,灭菌时间2-2.5小时,有时设置要延长到4小时。具体灭菌所需维持的温度和时间还会因蒸汽灭菌的性能和装料的空隙还有些差别,你可以试试,换出最佳灭菌时间。另外有1点切记,要把灭菌的冷气放尽,也就是说,开始加温后,锅内温度从常温放气阀,把原锅内冷气,放尽,然后关上放气阀继续加热至128℃,维持1.5-4小时。如果冷气不放尽,原来的冷空气积存在底部。温度计显示的压力和温度是虚假的,影响灭菌效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