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王”的致富路
1、5吨货的工厂,申永乐像一名小学生一样一边观察,一边学习,有时候吃饭也泡在车间里。他那股废寝忘食的劲儿一上来,连厂里的技术人员也被他“折磨”得无可奈何。随后,申永乐又到福建省农林大学等高等学校或附近的城市寻找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2月,头脑“全副武装”的申永乐回到家乡,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多方筹资300万元,建起金针菇工厂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当年9月投产。 每年农村地区都会有玉米芯、秸秆、麦秸等上万吨农作物下脚料,这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好资源。通过收集这些免费的资源,再经过选料、配料、拌料、装瓶、灭菌、冷切、接种、培养、发菌等工艺流程,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和光照环境下,每隔75—80天就能够产出一批优质的金针菇。因为项目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已趋于完善,并建立了无公害栽培的各项配套技术指标措施,能够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毕竟万事开头难。申永乐还没高兴起来,困难接踵而至。刚投产没多久,由于忽略了北方与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请来的技术人员生搬硬套南方的那套技术指标,致使10万包金针菇培养袋全部感染,损失达10余万元,这对当时的申永乐来说是个极大的教训。事故排查之后,申永乐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却很快遇到了销路问题。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在北方是个新鲜“玩意儿”,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看”?申永乐手里攥着一把晶莹如雪的金针菇产品,仔细琢磨着,到哪里打开市场销路呢?第二天,他来到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直接找到了总经理。拎着一包包又大又新鲜的金针菇走进办公室,他再次用诚意打动了总经理。经过协商,申永乐的金针菇产品成功进入郑州。很快,以郑州市场为依托,西安、武汉、北京甚至长沙都出现了申永乐的金针菇产品。如今,申永乐的工人已掌握了全部核心技术,从工厂化生产车间出来的无公害金针菇产品日产达5吨。 笔者简单算了下账:申永乐利用现代化设施,组织工厂化生产,眼下种植面积30亩日产5吨的金针菇基地,每斤售价5元,毛收入5万元,净利润按20%计算,每天达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一年四季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地生产,收成可想而知。而按当地过去麦豆复播的生产方式,除去化肥、种子、耕作等费用,每亩地年利润不过六七百元,30亩地年收成2万元左右,偶遇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收成更低。高效与低效之差,何止万千? 如今,名冠三晋的“金针菇王”申永乐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基地,采取了“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办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目前,公司生产规模达2000吨,产值2300余万元,利润600万元,安排就业180余人,每年消化玉米芯、麸皮、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5500余吨,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