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失败原因分析,食用菌专用大棚建造要注意什么?

食用菌栽培失败原因分析


1、食用菌栽培失败原因分析


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的,例如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湿度、通风、光照等影响等等。


我们来看看种植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具体原因。首先选择适宜温度的场所很重要,例如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正好处于春末至秋初的高温季节,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的温度都超过香菇正常出菇温度,特别是南方盛夏的
7、8月份,温度可高达38℃以上。而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是25℃,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避开高温对香菇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选择高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北方地区选择高寒山区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成功,正是出于对出菇上限温度的考虑而实现的。


还有金针菇,它的出菇温度5~21℃,最适8~12℃。选择人防地道进行栽培,地道内周年温度基本处于15~20℃范围内,适宜其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进行温度的人工调控是指在反季节栽培中,夏季温度过高时人工进行防暑降温,冬季温度过低时要人工加热升温;而有些需要变温刺激才能出菇的品种,则需人为拉大昼夜温差。


防暑降温问题,室外栽培,白天要加厚遮盖物,避免阳光直射,创造凉爽的栽培环境;也可引用泉水、井水、江河水或水库深层水在棚顶、4周、地面喷洒,或利用地沟灌跑马水,将菇棚小环境内的温度降至适宜种植的范围。升温与保温问题,冬季反季节栽培温度过低时,可利用电加热、暖气增温和太阳能升温等方式,使温度达到栽培要求。室外大棚或小拱棚栽培可在白天利用阳光增温,晚上加盖草垫保温。还有就是人为拉大温差。香菇在原基分化阶段,要求有8~10℃的温差刺激才能出菇。由于反季节栽培正处于温度高、昼夜温差变幅小的季节,因此需人工调控来增加温差。方法有:
1、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白天覆膜,晚上揭膜,加大昼夜温差;
2、用冷泉水(井水、水库底层凉水)浸菌筒,并结合干湿交替管理,给予温差刺激。


其他制约因素,除了要控制好温度之外,湿度、通风、光照等也不可忽视。如利用人防地道栽培金针菇,地道内春、夏两季湿度大,秋、冬两季又较干燥。因而,春、夏季需要加强通风,排出湿气;秋、冬季则要加强水分管理,增加空气湿度。人防地道因深处地下,通风条件差,光线暗,需要增设通风设备和照明光源,以免地道内因2氧化碳积累过多和光照不足导致金针菇生长不良。


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所选原料必须营养丰富,质地疏松,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而且新鲜、干燥、无虫害、无霉烂变质。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求碳/氮比合适,含水量适中。采用生料栽培时,应添加1定量的抑菌物质,如多菌灵、克霉灵、生石灰等。熟料栽培,1定要灭好菌,彻底杀灭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这样才有利于食用菌菌丝在培养料中迅速、健壮生长,能较强地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及杂菌污染等等。



2、食用菌专用大棚建造要注意什么?


在蔬菜栽培中,完全用框架支撑使用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设施才称为大棚,而在食用菌栽培中,常将有屋面的各类温室也统称为大棚。在食用菌栽培中,有屋面的大棚要较框架支撑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用大棚更好用,更适合食用菌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这种有屋面的大棚更利于保温、保湿。食用菌专用大棚建造要充分考虑食用菌喜阴喜湿、少光好气的特点。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食用菌的栽培季节也不同,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和建造。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保温、保湿和通风性能良好,这就要求墙皮要厚,最好达到平均80厘米左右,北方冬季要达到早晨温度8℃以上,最高温度在30℃以下。(2)建造方向要顺应当地栽培季节的主要风向,以利通风换气。要前后通风,形成对流,通风口不可1面有1面无,并备好不需要通风时通风口的封闭材料,通风口安装窗纱防虫进入。(3)棚内外预留吊挂遮荫层的装置。(4)面积不可过大,以利病虫害的控制,以200~700米为好。



3、怎么科学栽培磨菇食用菌?




4、食用菌栽培种植投资需要多少?


1万元庭院经济大棚模式1.1大棚投资1.1.1竹架大棚:长20m、宽5m、占地面积100㎡,需4~5m长的竹子60根,其中40根用于作支架,每间隔1m左右钎插1根,2边各插20根,交叉捆绑成拱形;另20根用于拱形架横向固定,共绑5道,即拱顶1道,2边各2道。60根竹子约125kg,约0.5元/kg,共60元。1.1.2大棚膜:宽幅8m或9m的大棚专用厚膜25m,约130~150元。1.1.3黑色遮阳网:宽幅2m需60m约150元。裁剪缝合成宽6m、长20m,用于夏秋棚膜遮荫。也可利用旧芦苇席或草帘遮阳。下雨时必须盖上大棚膜,防雨水浸入有害于菇。这就成为可周年栽培的种菌大棚。总投资约360元。1.2原材料投资:100㎡的大棚除去走道,实用80㎡,需用稻草1250kg,0.1元/kg,需125元。(也可用麦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原料)。麦麸或米糠250kg,约300元(也可用牛、鸡等畜禽干粪代替)。复合肥63kg,约100元。石灰75kg,约50元。地膜4kg,约32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3级栽培种120kg,约360元。原材料费共计125+300+100+50+32+360=967元(若自制菌种可节约200余元)。1.3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按每㎡最低产菇15kg,按0售价10元/kg预算,80㎡毛收入1.2万元-总投资(360+967元)=纯利润1万余元;若按批发价6元/kg预算,纯收入5800余元。按高收入1万元与低收入5800元折衷计算,即可得出可靠纯收入7900余元。1般播种后45~50d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20d采收1批,可采5批,4~5个月为1个周期。2塑料袋熟料栽培模式2.1优点:能充分利用空间发菌,保温保湿好,移动方便,产量稳定,有推广价值。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能根据市场需求人为调节出菇时间。30d就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d1批,共5批,1个生产周期只需3个月。并可利用鸡腿菇不覆土不出菇的生物学特性,待市场无货时覆土出菇,以满足市场需求,上市价格好。方法是:把原材料配好后装入塑料袋进行蒸汽消毒灭菌、接种、培养成待出菇袋。自然温度可放1年不坏,随时覆土随时正常出菇。其适用范围广,庭院、大田、室内地床及箱式立体栽培均可。2.2预算:2.2.1投资情况:庭院、大田、室内地床都只能栽培1层,但在室内也可以象栽培蘑菇那样层架栽培。将出菇袋按宽1m,长不限,每㎡排放8袋,可产菇16kg。根据种植面积大小决定制作出菇袋数量。2.2.2投资实例:50㎡需制作出菇袋400袋。所需原材料:稻草、麦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种过食用菌的废料等可任选1种或几种混合料均可,需450kg,约100元。麦麸100kg,约120元(或用畜禽干粪100kg代替)。尿素5kg,约10元。复合肥25kg,约50元。石灰15kg,约10元。塑料袋400个,约50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2级原种20kg,约200元。太空灭菌包1套(自制材料费30元)。开放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1套(自制材料费3~5元)。另加煤或柴禾等杂支,总投资约600元。2.2.3产出情况:每㎡8袋可产菇16kg,按0售10元/kg预算,50㎡可收入8000元-投资600元=纯收入7400元;再按批发价6元/kg预算,纯收入4200元,高收入与低收入折衷计算,50㎡纯收入5800元。即100㎡纯利1万余元。无论栽培多大面积均可按以上方法进行预算。原材料价格请根据当地行情自行调节。3两段1步法箱栽制作木箱、竹箱,规格:长50cm、宽50cm,高35cm,也可用废旧果品竹筐。适用于室内立体栽培3~4层。优点是:便于集中管理,易控温控湿,节约占地面积。



5、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1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1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1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1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2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1原种(摇瓶菌种)1(液体栽培种)1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1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1出菇管理1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1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1个床面,将另1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1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1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1、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2、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3、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4季栽培。



3、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1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11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1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6、食用菌生产大棚冬季能生产么?


可以。由于冬季可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比较多,这里只介绍常见的3种:
1、香菇,冬季生产香菇具体的管理措施有(1)引光增温 冬季野外菇场寒冷,可以把薄膜放低1些,罩严,以利于增加地温;同时选择晴天,把遮阴物摊稀,争取多得到光照;(2)错开通风时间 冬季不论菌筒是否长菇,都应当保持每天通风1次,但是冬季通风时间要缩短,每次10—20分钟,使菌筒免受寒风袭击而干枯(3)控制温度 冬季下霜期不要喷水,只要保持湿润不致干枯即可;(4)保菌越冬 冬休期应把菇床罩膜4周用土块或石头压紧,使床内湿度和温度得到保持,避免寒风、寒流侵袭菌筒。尤其北方寒冬积雪,应加固菇棚防倒塌,棚顶和4周加围草帘,当风保温。
2、蘑菇 冬季管理的重要方法(1)打仟备土 秋菇结束后,在菇床反面对培养料普遍进行1次打仟,加强料内和土层中的透气性,排出2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增加菌丝活力。每隔13厘米见方松动1下,床面垫上薄膜,防止上支养料落于土层表面。(2)喷水追肥 冬季气候干燥,1般7—10天需要喷1次水。用水量每次每平方米为0.5千克左右。要防止喷水过多,而使低温下的菌丝受冻害而死。冬季喷水结合追肥进行,所以1般不喷清水而喷肥水,以增加土层中的养分,有利于菌丝复壮。最肥遗猪、牛、人尿为好,也可用培养料浸出液,腐熟后煮沸过滤喷施,浓度30%左右。(3)通风保温 冬季气温低,菌丝生活能力弱,为了维持菌丝正常生长,必须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室温最好保持在3—4℃,同时注意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南窗两个小时,晴暖无风时南北两窗可同时打开,气温特别低时可暂时避免通风,尽量使室温在0度以上。(4)清理菇床 从时间上安排,清理菇床工作应该在春节前结束。松土时,菇床上细土宜稍干,翻动时不易碎,同时捡去老根。
3、平菇冬季栽培方法(l)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晴天及多云天气在保证棚温5℃条件下宜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阴雨天可在白天气温较高的11:00115:oo给棚增光;下雪天给棚增加散射光即可。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光照较强的菇棚内,平菇子实体颜色较深,叶片较厚,菇片韧性好,产量也可增加20%左右。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同1白色平菇品种,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其子实体颜色也会变成浅灰色,甚至变成红褐色;而同样是黑色平菇品种,在高温暗光下培养,其菇片照样会长成浅白色,甚至白色。因而在栽培管理中.宜先权衡菇质、产量与售价3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确定菇棚的光照强弱及时间长短。相比较而言,适当增加光照,效益会明显提高。


2)水分宜少不宜多。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至棚外。上述3方面的因素导致棚内需水量较少,菇棚喷水宜控制,不可过多对于空间较大,菌棒摆放较少,或通风状况较好而又较易升温的菇棚,喷水量以112d(天)喷1次为宜;反之,可214d(天)喷1次。冬季宜用50℃左右的热水棚内喷雾,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195%,保持培养料表面较为湿润即可。喷水时切记不能喷“闭棚水”,即不能在闭棚不通风的条件下喷水。这是因为在密闭的条件下喷水,棚内的相对湿度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100%,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子实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难以正常生长,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黄而死,引起生理性病害。3)通风宜勤不宜大。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宜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通风时间。对于空间较大,通气状况良好的菇棚,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换气,ld(天)可通风314次,每次30min(分钟);反之,宜通风8110次,每次20min(分钟),同时辅以为走动,使通风死角部分亦能正常换气;


4)加温宜廉不宜奢。温度是影响冬季平菇幼蕾产生及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1,管理上宜在满足平菇正常生长所需温度下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燃料投放:现蕾前若棚温过低或温差过小,则菇蕾很难形成;现蕾后棚温过低,则子实体基本停长,长期保持菜花状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会长满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长菇形成畸形菇,商品价值降低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宜以太阳光能为主要增温方式,必要时用火炉维护棚温在5℃以上,以利于保温并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显蕾后,宜控制棚温在8℃左右,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