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去湿气喝什么汤,秋天什么汤清热去湿功效最好

清热去湿气喝什么汤

1、清热去湿气喝什么汤

1、原料:准备一斤猪肉,半斤鲜士茯苓,生姜1-2片。将猪肉洗净,整块不必切开,鲜士茯苓洗净切片,将猪肉、鲜士茯苓、姜片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400毫升左右,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左右,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2、功效:鲜士茯苓猪煲汤营养滋补,祛湿清毒。

秋天什么汤清热去湿功效最好

2、秋天什么汤清热去湿功效最好

第一:【花生鸡脚汤】   原料:鸡脚10只(约200克),花生50克,黄酒5克,姜片、精盐各3克,味精1克,鸡油10克。   做法:   

1、将鸡脚剪去爪尖,洗净;花生米放入温水中浸半小时,换清水洗净。   

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鸡脚、花生米、黄酒、姜片,锅加盖,煮2小时,加精盐、味精调好口味,再用文火焖煮片刻,淋上鸡油即可。   特 点:   此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

1、维生素B

2、尼克酸、维生素C等。 第二:【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   

2、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广东民间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第三:【萝卜莲子猪舌汤】   材料:萝卜750克、莲子50克、芡实25克、蜜枣3枚、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做法:   

1、萝卜连皮洗净,斜向切成中块;莲子、芡实、蜜枣去核洗净,用清水稍浸泡;   

2、猪舌反复刮洗干净,切成大块,连同猪骨用开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猪骨飞水后则用刀背敲裂;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煲2个半小时,放适量食盐和少量油调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萝卜性凉味辛甘,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莲子性平味涩,能健脾胃、养心神;芡实性平味甘淡,能补脾止泻;蜜枣性平味甘,具益气生津、滋润肺胃的作用;猪舌能补益气血、滋补强壮;猪骨补血生髓、强筋壮骨。合而为汤,则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祛湿困。

还有那些食物可以清热去湿气的

3、还有那些食物可以清热去湿气的

清热去湿汤 介绍几款“去湿汤” 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鹌鹑去湿汤 (2~3人分量)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横月利去湿汤 (2~3人分量)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 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黄瓜去湿汤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

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 去湿食材 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 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 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减湿妙招 (以下6点能减少湿气) a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b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 c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