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的种植,黑木耳养殖方法

银耳的种植



1、银耳的种植

生物学特性 银耳是1种腐生菌,属中温型,但耐寒力很强。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子实体在20-26℃生长最好;段木中含水量42%-47%、树皮含水量44%-50%,或木屑培养基含水量60%-65%,相对湿度80%-96%银耳生长良好;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5.8,银耳菌丝对纤维的分解能力很微弱,需要1种“香灰”的子囊菌帮助它分解木材,提供营养。   栽培技术 (1)菌种培养 银耳菌种培养比较特殊,需采用混和培养的方法,将银耳菌与香灰菌培养在1起。制作母种时两种菌应从同1耳木上分离,获得纯菌种后先在PDA培养基上接入银耳菌种,在25℃下培养,待斜面上形成1cm左右菌落时,接入香灰菌,共同培养,然后转入原种和栽培种。原种可用木屑、米糠、蔗糖和石膏配制培养基生产,在原种培养基内加入棒形或楔形种木,生产出栽培种。   (2)栽培方法 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段木栽培 选择树龄10-15年、直径6-10cm的阔叶树作耳木,秋季落叶后至春初萌生新芽前砍伐,截成1-1.2m长段,堆放晾晒。选早晚有阳光散射、3分阳7分阴的林间为耳堂,在气温稳定在15-18℃时开始接种,1般在清明至立夏之间,先在段木上按10cm×3cm的规格,以品字形或螺旋形打出接种穴,穴直径1-1.2cm,深1.2-1.8cm,把木屑菌种分装至每个穴中,稍加压实后盖上树皮盖,如用种木接种,放入种木后应锤紧。接种后将段木呈“井”字形堆积在树荫下或稍遮阴,堆高1.2m,堆温22-26℃之间,每7-10天翻堆1次,经40天菌发后拆堆排堂。排堂方法1般将段木呈“人”字形排放在支架上,出耳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子实体生长旺期,每日应喷水3-5次,使相对湿度能达到85%-95%,并注意耳堂内的通风透光。代料栽培 可用木屑、刨花、甘蔗渣、甜菜渣、棉子壳、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营养成分配制培养基,装塑料袋后在袋侧开长2cm、深1.5cm的接种穴4-8个,用氧化锌橡皮膏胶布封盖,高压灭菌后,揭开胶布接入菌种,再盖牢胶布,放在25-28℃室温下培养4天,然后转入25℃左右培养到14天当菌丝在接种孔生长成圆形生长区时,即可揭开些胶布流通空气,温度可降到23℃左右,1星期后接种孔“冒黄水”,可将室温降到20℃,每日喷水3-4次,保持相对湿度90%,生长40天即可采耳。

黑木耳养殖方法



2、黑木耳养殖方法

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小、周期短、效益高的优点。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栽培场地 可利用蔬菜大棚、空闲院落、阳台、楼顶、果园等场地,要临近水源,通风好,远离污染源。 栽培季节 以当地气温稳定在15℃~25℃的季节为最佳。 原料配方

1、棉子壳90%、麸皮5%、玉米粉3%、石灰粉1%、石膏粉1%;

2、玉米芯粉80%、麸皮10%、玉米粉5%、黄豆粉2%、石灰粉2%、石膏粉1%。 装袋 菌袋可选择22厘米×38厘米×0.04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时要力求装紧,不能使袋与料之间出现空隙,扎口要紧,以防形成水袋,导致栽培失败。 灭菌 1般采用蒸气灭菌,可根据生产量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锅炉,也可用铁桶改制成蒸气发生器。改制时在铁桶的1侧割开1个口,用直径为2厘米的钢管从开口处插入桶的另1侧,将开口与钢管接触处焊接严密。在开口的同1侧的不同位置开1个直径为4厘米的口,并用1根直径为4厘米的短钢管稍插入桶壁与开口焊接严密。直径为2厘米的管做加水管,直径为4厘米的管做排气管。用砖砌成灶,将桶坐在灶上,桶内加水后即可于灶内烧火,使蒸气产生,灭菌中间须经常加水以免将桶烧干影响蒸气的产生量。 接种 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室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仔细擦洗双手1遍,然后每3人1组,1人从瓶内挖出菌种,两人解袋、扎袋。每袋两端接入红枣大小的菌种2~3块即可。1次要将所有菌袋全部接完,中间不可随意出入,否则需要重新熏蒸灭菌后才可再进行操作。 发菌管理 接菌后的菌袋放入干净的室内或大棚内避光培养,保持温度在25℃~28℃。前5天不要通风,棚内可利用增光或遮光的方法增降温度,增光时袋堆要用黑薄膜或草苫遮光。5天后适量通风,保持湿度在70%以下。经过40~50天的培养,菌丝发满袋后可转入出耳管理。 出耳管理

1、场地管理。如果出耳场地选择在棚内,可在棚内做15厘米宽、15~20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间距80厘米。在室外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做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上可按上述距离铺1层砖即可。

2、菌袋开口。准备好场地后,就可以对菌袋割出耳口。先将菌袋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2%的克霉灵溶液清洗消毒,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在菌袋两端分别划开4~6个“v”形口,口的上部直径为2厘米左右。

3、菌袋摆放。划口后将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与袋间距5~8厘米,中间用土填实。如系硬化地面,也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加上2~3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按第1层摆法摆好第2层菌袋。不填土的要在第1层袋上摆上两根直径为2~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2层菌袋这样,依次摆放6~8层。最后在土堆近处铺设1层地膜,以防止喷水时土粒溅到耳片上。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