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场地规划。我有与亩农田,计划建个食用菌生产场,场地如何,食用菌栽培袋子感染是怎么回是?

食用菌栽培场地规划。我有与亩农田,计划建个食用菌生产场,场地如何



1、食用菌栽培场地规划。我有与亩农田,计划建个食用菌生产场,场地如何

最好将你的土地情况。长宽面积说1下。这样才可以便于规划。



2、食用菌栽培袋子感染是怎么回是?

食用菌栽培袋如果杂菌主要有以下原因: 1,栽培袋本身有破损,存在微孔,所以在制品的过程中会感染杂菌。 2,接种不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导致接种的环节污染杂菌。 3,在移动的过程中野蛮操作,导致栽培袋感染杂菌。 4,发酵的环境存在较高的杂菌基数,所以菌丝在发酵过程中感染杂菌。



3、苦咸水食用菌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原理、技术?

从沧州市科协获悉,该市又有超细毛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冬枣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6个科研项目入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至此,该市共有8个项目入选此计划。 2003年,中国科协发起了“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海外科技工作者可以为国引入科技项目,也可为国内基层科协和单位提供科技咨询。2005年,沧州市借助“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围绕本市产业布局、区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海智”项目的可行性运作方式和专题立项工作,使“盐山县苦咸水食用菌规模化栽培”、“抗重盐、耐海水植物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两个项目,入选“海智计划”项目。 在“海智计划”项目实施中,该市科协聘请“海智”专家为该项目进行科研与服务,组织由“海智”专家授课的专场培训、现场指导、项目服务工作,推动了当地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在“苦咸水食用菌规模化栽培技术”项目实施中,该市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8期,培训200多人次。在40个村建起高、中、低温室80个,实现了每棚2000至4000元的经济效益。



4、我想学食用菌栽培技术

建议你到正规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中国食用菌协会每年举办几次培训,本月22-26日刚举办1期,你可以与他们联系学习问题。下面将前面的通知复制给你,仅供参考。 关于举办中国食用菌协会第8期 《菌类园艺工》培训班的通知 各省、区、市食用菌协会、食用菌主管部门、各会员单位、食用菌从业人员: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食用菌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国食用菌协会决定于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培训班同期举办第7期高级、技师《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请各会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派参训人员。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培训内容 (1)、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菌类园艺工》职业标准 (2)、食用菌基础知识 (3)、食用菌菌种知识 (4)平菇、香菇、木耳、双孢、草菇、鸡腿、猴头、灵芝、白灵、杏鲍菇等栽培技术 (5)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培训对象

1、食用菌从业人员或准备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人员

2、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不低于3年,经培训合格者;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不低于5年;经劳动社会保障部认可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上条件之1者可参加中级《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考核

3、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不低于3年,经培训合格者;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不低于5年;经劳动社会保障部认可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上条件之1者参加高级《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考核

4、从事食用菌工作十年以上,具有1定理论水平和技能的人员经单位或乡镇推荐也可报名参加高级《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

3、培训时间、地点: (1)、时间:2008年4月22日--26日,21日报到。 (2)、地点:北京市合总招待所

4、 有关事项 (1)、中级《菌类园艺工》培训费800元,高级《菌类园艺工》培训费1000元,不获取《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收取培训费600元;住宿统1安排,住宿标准45元/人/天,餐费自理。 (2)、培训班不安排接站,请参加培训学员自行到达培训地点。乘车路线:北京站乘4路、10路、37路公交车到西单,或乘地铁2号线到西单,北京武警招待所对面。北京西客站乘52路、特1路公交车到西单,北京武警招待所对面。北京市合总招待所电话:010-6****524 (3)、请有关单位和人员于2008年4月15日前将参训名单报中国食用菌协会。《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审批申报表(见附件)及身份证复印件,近期2寸免冠照片两张报到时交会务组。 中国食用菌协会联系人:徐泽群,徐晖,电话:010-6****847,传真:010-6****990。 你可以与他们联系下1场培训时间。



5、大规模栽培的食用菌隶属于哪类和哪科

1般菌物分类是像香菇就是香菇属;平菇是侧耳属的,别名侧耳、北风菌、秀珍菇。据统计大规模栽培的平菇比较多。 目前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90余种,已进行较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有20余种,小规模区域性栽培的珍稀菇类也有十几种。生产出的产品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不同的栽培规模、生产模式与市场预定位,要求调查的范围和深度也不同。1般说来,栽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企业或较大规模的推广计划,需做较大范围和较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较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调查范围及详细程度要小得多。 市场调查主要有:当地市场调查 这是1项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对当地市场已有的菇种、销售数量、产品形式、消费趋势、现有市售品的资源状况与价格等。通过调查分析,对市场容量及近期价格变化做出基本估计。如果栽培地距大中城市较远,交通运输不便,产品几乎完全就地销售,则对当地市场的调查就更为重要。 国内市场的调查 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企业或推广项目,这项调查是必需的。要想驾驭市场,必须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这包括全国各地的分类产量、加工方式与流通规律;本省、市、县的栽培品种、产量、上市规律和销量、价格情况;预定销售市场的人群对菇类产品的具体要求及消费规律等。 国外市场的调查 将产品市场预定位于出口的企业,必须进行此项调查。这主要通过外贸部门、海关和多年从事出口的企业。调查内容有菇种、数量、价格、加工要求、产品规格、质量要求、包装方式、进口国的消费习惯和进口商的信誉等。



6、食用菌栽培料在发酵中出现酸味

1、什么叫母种、原种及栽培种? 答: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通常将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耳木、菇木基内菌丝体分离所得到的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称作母种,也称1级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原种,也叫2级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作栽培种,或称生产用种,也叫3级种。

2、采用组织分离法培育菌种要经过那些步骤? 答:

1、选择种菇:挑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等栽培食用菌,以及白灵菇、杏鲍菇等纯化中的食用菌,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

2、组织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执菌柄,将菇撕成两半,用消毒后的手术刀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挑取1小块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

3、培养观察:在25℃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经常检查,淘汰污染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转管培养即可。

3、为什么说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答: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多次转管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出菇推迟、出菇少,菇形小、质量差,甚至出现不出菇的绝收现象。以上均称为菌种退化现象。所以,菌种不宜多次转管。

4、菌种污染率过高应该怎么办? 答:菌种培养期间,母种染杂率≤5%或栽培种染杂率≤10%,属正常现象。去杂后可按计划利用。若母种染杂率>10%,栽培种>20%,则表示污染率过高。母种污染率过高时,剩余菌种应改变用途,可作为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污染率过高,剩余菌种应加大用种量。若母种污染率超过20%,栽培种超过30%,均不宜作为菌种应用于生产,可直接用其栽培出菇或出耳;或全部淘汰,将其灭菌后掏出培养料用于食用菌代料栽培。

5、什么叫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可否贮藏? 答:用各种液体培养基生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称液体菌种。由于生产液体菌种需要特殊设备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加之培养好后极易老化自溶,即使在4~10℃下,保藏时间也不宜超过20天。

6、优良菌种的标准是什么? 答:优质菌种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纯、壮两条。纯,即为1种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不得混入杂菌及其他菌种。壮,即为菌种生长正常,长势旺,再生能力强。

7、怎样检查菌种质量? 答:检查原种、栽培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符其实。

2、计算菌种成品率。

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1般长满25天左右为正常。

4、做生产试验。

8、为什么不能用生料或发酵料制平菇菌种? 答:用生料或发酵料接种后所得到的培养物,必然混有杂菌。做菌种时,播种后料中、空气中的杂菌,加上菌种中的杂菌内外夹攻,必定来势凶猛,不可收拾。

9、代料栽培香菇需要准备哪些原料? 答:现以杂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生产规模为10000袋为例,说明如下:

1、杂木屑:每袋装干料0.8公斤,10000袋需木屑8吨。

2、麦麸或米糠1.6~2.0吨。

3、白糖100公斤。

4、熟石膏粉100公斤;或生石膏粉200公斤。

5、低压聚乙烯塑料袋10000个;或塑料袋料筒80公斤。

6、封口胶布40~50筒。

7、塑料薄膜50~60公斤。

8、其他:酒精、甲醛、高锰酸钾、多菌灵或托布津、生石灰、线绳等适量。 十、袋栽香菇如何安排接种穴? 答:目前,55厘米长的菌袋通常是5穴获7穴接种。单面接种,通常为5穴,双面接种,可用5穴也可用7穴。两面的穴交叉错开。 十

1、为什么要菌筒转色?怎样进行转色管理? 答:脱袋排场后,菌筒是否转色,转色好坏,直接影响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转色形成的菌膜用1定的韧性,相当于菇木的树皮,具有调温保湿、防止杂菌侵入的作用。 转色管理可分3步:

1、脱袋后第1周,以保湿管理为主,通风降温管理为辅。

2、第2周,从保湿为主逐步过渡到通风保湿相间,直到通风为主。

3、第3周,适当通风,至菌筒完全转色。然后采取措施,扩大昼夜温差。 十

2、转色期间可能出现那些异常现象?怎样补救? 答:转色期间,可能出现气生菌丝徒长,难转色,局部转色、转色过淡等异常现象。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下:

1、转色过淡:覆盖塑料薄膜,喷水保湿,或场地漫水,提高菌筒周围的空气湿度,诱发菌筒转白、转色。

2、局部转色:切除污染杂菌部分,将剩余部分伤口粘草木灰,单畦排放。

3、菌丝徒长,难以转色:加强通风,必要时将塑料薄膜全部揭开,给菌筒创造偏干的环境。或用2%石灰乳涂刷、喷洒菌筒,强制气生菌丝倒伏、转色。

4、菌皮太厚,成铁锈色:脱袋后若气温高于25℃,可于中仅午前后将畦两头的薄膜揭开通风排湿,并增加菇场庇荫度。 十

3、袋栽香菇怎样进行人工催菇?。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