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农村搞反季节食用菌,场地100平方米共投资多少?利润是多少,北方地区防空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菌
1、我想在农村搞反季节食用菌,场地100平方米共投资多少?利润是多少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食用菌栽培早已经进入了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时代。已经能够通过微机自动调控食用菌的生态环境。
故此,100平米的面积甚至连小作坊都算不上的。
投资的事情是可以大也可以小,所谓大,就是机械化,自动化,那个投资就可以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了。可小,就是老传统的做法,尽管如此,投资至少设备1块也要5000元以上。培养料还不算在里面。
至于利润,是和技术挂钩的。技术不好,失败都是可能的。如果技术好,那么1年可以弄个1万元也是可能的。
2、北方地区防空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菌
猴头菇因其适宜出菇的温度较低,在我国只能利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而夏季生产猴头受到很大限制。如能利用闲置的人防工事进行反季节栽培,则不仅可以填补夏季菇类蔬菜的空缺,增加菇农收入,还可以充分发挥防空洞冬暖夏凉的优势。为此,从2001年开始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技术要点简单总结如下,供参考。
1 防空洞环境条件 防空洞应南北走向1巷道,设有两个出口,洞内壁及洞顶均为水泥磨光面,坚固防水。洞长100m,宽1.8m。夏季洞内气温18~21℃,由于洞内,外气温差,所以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比较潮湿,相对湿度95%。而通风后,地面热空气进入洞内,遇冷产生大量湿气,反而会使空气湿度增加。所以夏季洞内低温高湿,适宜栽培食用菌。
2 栽培季节 1般春季栽培猴头于5月底出菇结束,所以夏季栽培应于5月中下旬即开始出菇,为此,适宜的栽培季节应从4月上旬开始,即从2月的中下旬就开始各级菌种的制备。
3 选择品种 因夏季防空洞内温度较秋冬季大棚内温度稍高,所以宜选择高温猴头菇品种,目前广泛栽培的高猴1号既耐高温,又高产,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4 菌种制作
1、母种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高压灭菌30min。
2、原种及栽培种均采用棉子壳配方:棉子壳88%,麸皮1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高压灭菌1.5h。
3、栽培料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常压灭菌12~14h。
5 装袋接种 采用15cm×40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600~700g。装袋后要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4h左右,再闷上1夜。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按常规方法两头接种,接种的环境要求无菌。
6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菌袋移入事先打扫干净并消毒的培养室内培养,菌袋可根据室内空间及环境温度排放4~6层。此间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60%~65%。因此时恰逢春夏之交,室内温、湿度均较适宜菌丝生长。因菌丝生长不需要光,所以培养室门窗应进行遮光处理。另外,还要加强培养室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1次,每次0.5~1h,这样既可能保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发菌期间要注意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1旦发现有被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捡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培养20~25d后,菌丝基本长满袋,有的在袋两端开始出现原基,此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7 出菇管理 将基本长满的菌袋移入防空洞。防空洞事先要打扫干净,并用5%石灰水消毒,在洞的顶端每隔10m左右安装1盏15W灯泡。在巷道内留出走道后,横向排列菌袋6~8层,然后用绳将菌袋固定,防止滑落,这样便于菌袋两头出菇后的采摘,堆码间距0.5m左右。用消毒的剪刀将袋口剪平,露出直径为1~1.5cm的孔,以便出菇。出菇期间,洞内温度较适宜,但湿度较大,且通风性差,易产生畸形猴头,所以要加强通风,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2h,最好在早晚通风,这样可以避免热空气的进入而增加洞内湿度。控制洞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也可以利用大功率排气扇进行通风。此时可利用灯泡给予1定的散射光,但光照不可过强,否则会出现变色猴头,影响其品质。
8 采收及加工 1般猴头菇生长10~15d,当菌刺长到0.5~1cm,即将产生孢子前,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继续通风培养,1般经10~15d,又可出第2潮猴头菇。管理好了,可采收3~4潮猴头菇,但后潮猴头菇均不如头潮产量高。猴头菇采收后,可直接鲜销,也可利用夏季高温进行晒干处理,还可加工成盐水菇、清水菇、罐头等进行销售。
9 注意事项
1、发菌期间要注意控制室温,如果温度过高,可采用降低堆码层数及开窗通风等措施来降温,避免高温烧菌。
2、在菌袋搬运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谨防硬物扎破菌袋,感染杂菌。
3、因防空洞内湿度较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不能过高,以防菇体含水过高,不易贮存。
4、要掌握好通风换气与湿度控制之间的关系,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通风,防止高热气体进入洞内,以免空气相对湿度过高。
3、北方地区防空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菌
猴头菇因其适宜出菇的温度较低,在我国只能利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而夏季生产猴头受到很大限制。如能利用闲置的人防工事进行反季节栽培,则不仅可以填补夏季菇类蔬菜的空缺,增加菇农收入,还可以充分发挥防空洞冬暖夏凉的优势。为此,从2001年开始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技术要点简单总结如下,供参考。
1 防空洞环境条件 防空洞应南北走向1巷道,设有两个出口,洞内壁及洞顶均为水泥磨光面,坚固防水。洞长100m,宽1.8m。夏季洞内气温18~21℃,由于洞内,外气温差,所以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比较潮湿,相对湿度95%。而通风后,地面热空气进入洞内,遇冷产生大量湿气,反而会使空气湿度增加。所以夏季洞内低温高湿,适宜栽培食用菌。
2 栽培季节 1般春季栽培猴头于5月底出菇结束,所以夏季栽培应于5月中下旬即开始出菇,为此,适宜的栽培季节应从4月上旬开始,即从2月的中下旬就开始各级菌种的制备。
3 选择品种 因夏季防空洞内温度较秋冬季大棚内温度稍高,所以宜选择高温猴头菇品种,目前广泛栽培的高猴1号既耐高温,又高产,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4 菌种制作
1、母种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高压灭菌30min。
2、原种及栽培种均采用棉子壳配方:棉子壳88%,麸皮1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高压灭菌1.5h。
3、栽培料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常压灭菌12~14h。
5 装袋接种 采用15cm×40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600~700g。装袋后要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4h左右,再闷上1夜。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按常规方法两头接种,接种的环境要求无菌。
6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菌袋移入事先打扫干净并消毒的培养室内培养,菌袋可根据室内空间及环境温度排放4~6层。此间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60%~65%。因此时恰逢春夏之交,室内温、湿度均较适宜菌丝生长。因菌丝生长不需要光,所以培养室门窗应进行遮光处理。另外,还要加强培养室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1次,每次0.5~1h,这样既可能保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发菌期间要注意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1旦发现有被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捡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培养20~25d后,菌丝基本长满袋,有的在袋两端开始出现原基,此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7 出菇管理 将基本长满的菌袋移入防空洞。防空洞事先要打扫干净,并用5%石灰水消毒,在洞的顶端每隔10m左右安装1盏15W灯泡。在巷道内留出走道后,横向排列菌袋6~8层,然后用绳将菌袋固定,防止滑落,这样便于菌袋两头出菇后的采摘,堆码间距0.5m左右。用消毒的剪刀将袋口剪平,露出直径为1~1.5cm的孔,以便出菇。出菇期间,洞内温度较适宜,但湿度较大,且通风性差,易产生畸形猴头,所以要加强通风,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2h,最好在早晚通风,这样可以避免热空气的进入而增加洞内湿度。控制洞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也可以利用大功率排气扇进行通风。此时可利用灯泡给予1定的散射光,但光照不可过强,否则会出现变色猴头,影响其品质。
8 采收及加工 1般猴头菇生长10~15d,当菌刺长到0.5~1cm,即将产生孢子前,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继续通风培养,1般经10~15d,又可出第2潮猴头菇。管理好了,可采收3~4潮猴头菇,但后潮猴头菇均不如头潮产量高。猴头菇采收后,可直接鲜销,也可利用夏季高温进行晒干处理,还可加工成盐水菇、清水菇、罐头等进行销售。
9 注意事项
1、发菌期间要注意控制室温,如果温度过高,可采用降低堆码层数及开窗通风等措施来降温,避免高温烧菌。
2、在菌袋搬运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谨防硬物扎破菌袋,感染杂菌。
3、因防空洞内湿度较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不能过高,以防菇体含水过高,不易贮存。
4、要掌握好通风换气与湿度控制之间的关系,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通风,防止高热气体进入洞内,以免空气相对湿度过高。
4、北方地区防空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菌
猴头菇因其适宜出菇的温度较低,在我国只能利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而夏季生产猴头受到很大限制。如能利用闲置的人防工事进行反季节栽培,则不仅可以填补夏季菇类蔬菜的空缺,增加菇农收入,还可以充分发挥防空洞冬暖夏凉的优势。为此,从2001年开始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技术要点简单总结如下,供参考。
1 防空洞环境条件 防空洞应南北走向1巷道,设有两个出口,洞内壁及洞顶均为水泥磨光面,坚固防水。洞长100m,宽1.8m。夏季洞内气温18~21℃,由于洞内,外气温差,所以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比较潮湿,相对湿度95%。而通风后,地面热空气进入洞内,遇冷产生大量湿气,反而会使空气湿度增加。所以夏季洞内低温高湿,适宜栽培食用菌。
2 栽培季节 1般春季栽培猴头于5月底出菇结束,所以夏季栽培应于5月中下旬即开始出菇,为此,适宜的栽培季节应从4月上旬开始,即从2月的中下旬就开始各级菌种的制备。
3 选择品种 因夏季防空洞内温度较秋冬季大棚内温度稍高,所以宜选择高温猴头菇品种,目前广泛栽培的高猴1号既耐高温,又高产,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4 菌种制作
1、母种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高压灭菌30min。
2、原种及栽培种均采用棉子壳配方:棉子壳88%,麸皮1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高压灭菌1.5h。
3、栽培料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常压灭菌12~14h。
5 装袋接种 采用15cm×40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600~700g。装袋后要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4h左右,再闷上1夜。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按常规方法两头接种,接种的环境要求无菌。
6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菌袋移入事先打扫干净并消毒的培养室内培养,菌袋可根据室内空间及环境温度排放4~6层。此间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60%~65%。因此时恰逢春夏之交,室内温、湿度均较适宜菌丝生长。因菌丝生长不需要光,所以培养室门窗应进行遮光处理。另外,还要加强培养室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1次,每次0.5~1h,这样既可能保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发菌期间要注意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1旦发现有被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捡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培养20~25d后,菌丝基本长满袋,有的在袋两端开始出现原基,此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7 出菇管理 将基本长满的菌袋移入防空洞。防空洞事先要打扫干净,并用5%石灰水消毒,在洞的顶端每隔10m左右安装1盏15W灯泡。在巷道内留出走道后,横向排列菌袋6~8层,然后用绳将菌袋固定,防止滑落,这样便于菌袋两头出菇后的采摘,堆码间距0.5m左右。用消毒的剪刀将袋口剪平,露出直径为1~1.5cm的孔,以便出菇。出菇期间,洞内温度较适宜,但湿度较大,且通风性差,易产生畸形猴头,所以要加强通风,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2h,最好在早晚通风,这样可以避免热空气的进入而增加洞内湿度。控制洞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也可以利用大功率排气扇进行通风。此时可利用灯泡给予1定的散射光,但光照不可过强,否则会出现变色猴头,影响其品质。
8 采收及加工 1般猴头菇生长10~15d,当菌刺长到0.5~1cm,即将产生孢子前,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继续通风培养,1般经10~15d,又可出第2潮猴头菇。管理好了,可采收3~4潮猴头菇,但后潮猴头菇均不如头潮产量高。猴头菇采收后,可直接鲜销,也可利用夏季高温进行晒干处理,还可加工成盐水菇、清水菇、罐头等进行销售。
9 注意事项
1、发菌期间要注意控制室温,如果温度过高,可采用降低堆码层数及开窗通风等措施来降温,避免高温烧菌。
2、在菌袋搬运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谨防硬物扎破菌袋,感染杂菌。
3、因防空洞内湿度较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不能过高,以防菇体含水过高,不易贮存。
4、要掌握好通风换气与湿度控制之间的关系,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通风,防止高热气体进入洞内,以免空气相对湿度过高。
5、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杏鲍菇为例)
1.杏鲍菇的生活习性
1.1营养 过去1直认为杏鲍菇必须用伞形花科的植物(如刺芹)才能栽培。经研究得知,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母种培养基中加1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以使菌丝生长加快,栽培材料中添加棉籽壳(含有3%~4%蛋白质)、棉籽粉、玉米粉,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使子实体增大。
1.2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原基形成最适宜温度是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1般适宜温度为15℃~20℃,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有的菌株则20℃~23℃为适宜温度。
1.3水分 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分别在95%和85%~95%左右。
1.4光线 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1.5空气 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的新鲜的空气。但是在菌丝生长阶段袋中积累的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培养料中菌丝排出的CO2使培养料中 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含量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浓度应控制在50~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CO2浓度以小于2000 PPm为宜。
1.6 PH值 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是6.5~7.5,出菇时最适PH值是5.5~6.5。
2.品种与菌种的选择
2.1品种
杏鲍菇菌种有多种生态型,在子实体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大体上主要分两个类型。捧状形:菇体园柱形,似棍棒状,菇柄中部不膨大,菇盖直径稍大于菇柄。保龄球型:菇体似保龄球形,菇柄中部明显膨大,菇盖直径小于菇柄,出菇时间较长。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以及销售方式选择适宜对路品种。
2.2菌种
食用菌的菌种分为3级,即母种(1级种)、原种(2级种)和栽培种(3级种)。
(1)母种(1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也有人称之为试管种。
(2)原种(2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3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培养基+碧卡菌剂)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栽培种常作为栽培菌种,或直接出菇。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3.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的最好温度是10~15℃,个别菌株在20℃左右温度下也能正常出菇。栽培杏鲍菇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来安排好季节,1般来讲出菇季节安排在秋末初冬至春末夏初较为合适。杏鲍菇从接种到出菇需60天左右,制作菌袋时间按出菇季节往前推算60天,来安排菌袋生产。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湿润、凉爽的山区可利用夏季进行反季节栽培。需要注意的是风雪寒冷的隆冬季节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是难于出菇的。
6、食用菌栽培失败原因分析
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的,例如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湿度、通风、光照等影响等等。
我们来看看种植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具体原因。首先选择适宜温度的场所很重要,例如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正好处于春末至秋初的高温季节,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的温度都超过香菇正常出菇温度,特别是南方盛夏的
7、8月份,温度可高达38℃以上。而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是25℃,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避开高温对香菇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选择高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北方地区选择高寒山区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成功,正是出于对出菇上限温度的考虑而实现的。
还有金针菇,它的出菇温度5~21℃,最适8~12℃。选择人防地道进行栽培,地道内周年温度基本处于15~20℃范围内,适宜其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进行温度的人工调控是指在反季节栽培中,夏季温度过高时人工进行防暑降温,冬季温度过低时要人工加热升温;而有些需要变温刺激才能出菇的品种,则需人为拉大昼夜温差。
防暑降温问题,室外栽培,白天要加厚遮盖物,避免阳光直射,创造凉爽的栽培环境;也可引用泉水、井水、江河水或水库深层水在棚顶、4周、地面喷洒,或利用地沟灌跑马水,将菇棚小环境内的温度降至适宜种植的范围。升温与保温问题,冬季反季节栽培温度过低时,可利用电加热、暖气增温和太阳能升温等方式,使温度达到栽培要求。室外大棚或小拱棚栽培可在白天利用阳光增温,晚上加盖草垫保温。还有就是人为拉大温差。香菇在原基分化阶段,要求有8~10℃的温差刺激才能出菇。由于反季节栽培正处于温度高、昼夜温差变幅小的季节,因此需人工调控来增加温差。方法有:
1、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白天覆膜,晚上揭膜,加大昼夜温差;
2、用冷泉水(井水、水库底层凉水)浸菌筒,并结合干湿交替管理,给予温差刺激。
其他制约因素,除了要控制好温度之外,湿度、通风、光照等也不可忽视。如利用人防地道栽培金针菇,地道内春、夏两季湿度大,秋、冬两季又较干燥。因而,春、夏季需要加强通风,排出湿气;秋、冬季则要加强水分管理,增加空气湿度。人防地道因深处地下,通风条件差,光线暗,需要增设通风设备和照明光源,以免地道内因2氧化碳积累过多和光照不足导致金针菇生长不良。
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所选原料必须营养丰富,质地疏松,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而且新鲜、干燥、无虫害、无霉烂变质。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求碳/氮比合适,含水量适中。采用生料栽培时,应添加1定量的抑菌物质,如多菌灵、克霉灵、生石灰等。熟料栽培,1定要灭好菌,彻底杀灭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这样才有利于食用菌菌丝在培养料中迅速、健壮生长,能较强地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及杂菌污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