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菌和白蚁,到底是一对怎样的“好基友”
7、30克干物质、大量的维生素C,数种微量元素及16种氨基酸,营养成分可与鸡肉媲美。 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珍贵的鸡纵菌,却是臭名远扬的蛀虫一一白蚁培养出来的。原来,鸡纵菌是专门从白蚁巢菌圃上繁殖生长出来的,它与白蚁有着特殊的共生关系。那么它们这对“好基友”到底是怎么共生共存的呢? 鸡纵的孢子往往通过气流或依靠白蚁的频繁活动进入蚁巢内。蚁巢的温度,湿度及营养物质,均为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菌丝大量繁殖之后,便相互扭结成绳索状菌丝休,穿出蚁巢上方的土层,在地上形成子实体一一鸡纵。鸡纵子实体较大,高约10~25厘米。菌柄基部有一条细长的黑褐色假根,与地下的白蚁巢相连,一般长达40~50厘米或更长。 蚁巢中孕育鸡纵菌丝的部分称做菌圃,是勤劳的工蚁用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与其他复杂成分,再加上鸡纵菌丝建造而成的。菌圃是一种海绵状的特殊结构,其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对白蚁来说,菌圃是贮存 “粮食” 的基地,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蚁卵孵化,而对鸡纵来说,又是最理想的培养基。这样,菌圃就促成了白蚁和鸡纵之间生死与共的 “共生关系” 。 白蚁 “大兴土木”,挖穴筑巢,营建菌圃,为鸡纵菌繁殖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冬季野外缺食时,含有鸡纵菌丝的菌圃,就成为白蚁越冬的食粮了。这时菌丝生长缓慢,鸡纵停止生长。到了春,秋季,野外食物充足,白蚁在外面取食,同时把部分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贮藏于菌圃上,所以菌丝繁殖很快,鸡纵也迅速生长。 因此,鸡纵菌生长的多少,取决于蚁巢的大小。小的蚁巢只生一枚菌体,叫独鸡纵。如果巢大而营养丰富,菌体便大量生长,甚至形成许多“鸡纵窝”。 此外,与鸡纵菌同巢生活的真菌种类也不少,但形态特征差异很大。多数菌体微小,如青霉菌和木霉菌,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清。蚁巢中最普遍的真菌一一黑柄炭角菌,形态变化十分有趣:长出地面的子实体呈棒状;地下部分是紫色或黑褐色菌索,长1米多,称鸡纵香,可人工培养;在蚁巢中又往往形成卵形至椭圆形菌核,直径可达10厘米左右,中药称做鸡茯苓或乌灵参。以上这些真菌,可统称“喜白蚁生物”或“白蚁客”。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和生物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生长发育较好的鸡纵菌,菌盖有5~20厘米,表面一般为奶油色或灰白色,有时呈黑色。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它的颜色,辨别出味道最佳的品种。因为形态、味道独特,鸡纵菌还获得很多趣名,如因菌盖呈伞状,菌柄像鸡腿,被称为伞把菇、鸡脚菇;又因盖顶部尖如鸡嘴,可用以逗鸡取乐,被叫做逗鸡菇;台湾及福建等地,还因其味鲜称它为鸡肉丝菰。鸡纵菌在我国数百种食用菌中名列前茅。夏秋生长之季,产地群众便广泛采集,加工成干品或腌制成“油鸡纵” ,能长期保存,畅销市场,现在还以盐渍品出口。 那么鸡枞和白蚁这对“好基友”以这样的方式共生共存着,是不是很有趣呢?大家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