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怎样配料

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1、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目前,食用菌栽培虽然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其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产生杂菌感染。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


1.栽培中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较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是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
2、接种过程不规范引起。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较为稀疏;
3、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
4、场地条件差或是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杂菌菌落;


2.对策: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以免刺破菌筒薄膜;
2、及时小心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应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3、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与保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的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的菌种才用;
4、严格消毒,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
2、酸碱度不适合;
3、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适量使用菌种。



3、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1.原因:



1、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
2、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4、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原因:



1、环境温度不适合。不同菌类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当环境温度远高于或远低于正常的出菇温度时就很难出菇。
2、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不同的菌类有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只有满足最佳碳氮比的培养料才能使食用菌正常出菇。
3、光线不足。1般的菌类在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1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
4、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如在高温季节栽培了低温型的平菇,除非采取了空调或冷库等降温措施,否则是不会出菇的。


2.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530007)高级实验师 陈丽新。



2、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怎样配料


木糖渣是纤维素等经过化学降解后的残余物,营养更易于食用菌吸收,但酸性强,配料要提高生石灰量度。木糖渣栽培还不愿长杂菌。



1、用量


木糖渣种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在配方中占到30%——60%,最高可达80%,其余用棉子壳或木屑或玉米芯即可;


木耳、滑子菇、香菇等木生性特强的,占到20——35%为好,不宜过高,这样不影响产量。


亦可加入到双孢菇、姬松茸、大球盖菇草生菌配料中,可占到30—40%。


2举例:


用木糖醇渣种平菇


玉米芯经化工厂高温水煮提取木糖醇以后,其剩余的残料即是木糖醇渣。近几年食药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棉籽皮原料供应紧张且江口没有该资源必须外购,价格已和玉米相当,导致菇类产品成本升高,效益下降。开发新的栽培原料已成为食药用菌产业的重大问题。化工厂的木糖醇渣堆积如山,当地除了当柴禾别无他用,污染环境。用这种被遗弃的工业废料栽培食药用菌如何?有关技术要点如下:


1. 配方与处理 木糖醇渣已熟化且偏酸,透气性差,含水量高,速效营养较少。经过反复对比试验确定如下配方:木糖醇渣1000千克、棉籽皮500千克、麦秸或稻草100千克、麸皮80千克、细玉米粉30千克、石灰粉80千克、尿素4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克菌剂2.5千克,水适量。此配方经栽培验证,比用纯棉籽皮或纯木糖醇渣产量高。棉籽皮营养成份虽高,但由于透气性强,后期严重缺水,影响平菇产量。


把碾碎的麦秸或稻草铡成长10厘米的小段,用5%石灰水浸泡48小时后捞出后待用。把尿素、钙镁磷肥、克菌剂溶于水,之后与棉籽皮按1:1.3的比例混合均匀。所有原料充分混合,调含水量至65~70%之间。冬季堆闷24小时即可装袋。春秋季可把麦秸或稻草、棉籽皮、麸皮、细玉米粉等辅料堆制后再与木糖醇渣混合,装袋后常压灭菌待用。如用发酵法生料栽培时,每次倒料复堆后表层喷洒300倍敌杀死或锌硫磷等杀虫剂,以防虫害发生。


2. 选用优种 木糖醇渣含木质素较多,呈颗粒状,无疑给菌丝分解吸收带来1定困难,所以选用优种是高产的关键。通过多方引种,多次对比,选育出适合木糖醇渣栽培的平菇品种。其特点是菌丝粗壮、生长迅速、抗逆性强、转化率高、抗碱性、转潮快、商品性好、对2氧化碳不敏感、菇体韧性好、喷重水不易死菇、产量稳定。


3. 接种装袋 选用长40厘米,宽18~20厘米,厚1丝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1端用蜡烧化封死,采用4层菌种,5层料装袋,两端盖料1厘米,装好袋后另1端用绳扎紧,接种量为20%左右,发菌期间采用扎微孔的方法补充氧气,其它管理和常规栽培相同。出菇2~3潮后,采用泥墙或覆料栽培,产量提高50~70%。出完菇的菌棒可做燃料灭菌制种,也可肥田。


近几年来,用木糖醇渣与棉籽皮混合栽培金针菇、灵芝、猴头菇、香菇等食药用菌,均证明产量和成功率不低于棉籽皮。



3、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如下:
1、场地选择可选择在树荫下建遮阳大棚,或者是半地下式菇棚,场地要求排水,通风良好,远离粪堆等污染源。平菇菌丝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温度40度便会死亡,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时间。
2、养料配制平菇种植常用配方:每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过磷酸钙0.5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将这些搅拌均匀后装入专用接种带,进行压紧压实,另外将菌种和料按照1:6比例进行,可以保证菌体适中,接种成功。
3、菌种摆放摆放场地可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并且用石灰水进行清洁,摆放时可单层排放在地面上,每3排留50公分的过道,每1排的间距小于20公分,带跟带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公分,当菌丝发育时,可以用针在两端扎1圈排气孔,室内温度若是超过32度,要向地面洒水,保持通风降温。
4、生长管理平菇在发菌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播后两天,菌种会开始萌发并逐渐向4周生长,此时需要每天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且空气湿度在65%左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5、病虫害预防平菇病害主要有黄斑病,褐斑病,发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的平菇,清理出之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量,并且对过道墙壁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发病的面料,可以使用500倍的72%链霉素进行喷施,1天喷施两次,连续喷5天,可以彻底杀菌。
6、采收当平菇生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采收之后要进行面料清理,且停水2天,再进行喷雾保湿,催蕾出菇,这样可以采收7次左右。平菇从装袋到出菇管理,正常的话,22天左右就可以采收,生物转化率可高达180%。



4、食用菌栽培实际工作


你好!我来简单叙述下吧!


1:培养菌种,这个过程要求很严格,我们要在无菌实验室操作,要在紫外线灯下,取1小块你想要栽培的食用菌,然后放在培养皿中,培养菌丝;然后等菌丝布满培养皿后,选择没有杂菌的菌丝,移到培养瓶中,最常见的是小麦培养瓶,这些培养瓶要提前在高压锅里灭菌。然后继续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瓶!


2:制作菌种袋(以平菇和金针菇为例)当然有些食用菌栽培不需要这个,例如香菇,把菌丝放到整好的适宜香菇生长的树枝小洞里!咱们继续说平菇栽培吧,制作菌种袋,我们要把棉籽壳或玉米芯粉碎参入1定比例的石膏粉,混合均匀,装去用来栽培的袋子中!


3:把菌丝放入栽培袋里!


4:把这些带有菌丝的菌种袋,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的环境中生长!以后就好好管理坐等收获吧!


以上是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5、如何设置食用菌栽培对比试验


这要分你是不同材料的食用菌栽培对比试验,还是不同菌株的栽培试验;不同材料的栽培对比试验,可以将不同材料按1定比例梯度设立几个处理,1般3个重复,然后进行栽培,寻找最佳的材料配比;不同菌株的食用菌试验,可以采用相同材料,接种不同菌株,设3个重复,或栽培达到1定数量,然后观察其生物转化率等指标。



6、土法栽培食用菌如何减少温度和湿度


要想办法降低发菌温度和湿度,如果发菌温度长时间高于25℃,红色链孢霉等高温条件治病杂菌很容出现。生产中,要合理的确定的生产量,工厂化生产要根据培养房空调的制冷降温能力确定产量,不能为了数量而生产。农户在夏季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摆放密度,增加菌袋之间的空隙,降低菌袋之间的积温。


食用菌栽培如何降低染菌率



1、栽培方式


栽培必须采用熟料栽培,这1点请朋友们不要再有任何疑虑,特别是刚开栽培食用菌的朋友。除了熟料栽培,其他栽培方式,如生料、发酵料、半熟料等,培养基处理都不是绝对无菌的,在夏天高温、高湿、微生物活跃的环境下,因污染很容导致栽培失败。



2、配方


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某些品种,在夏季有专用的夏季配方,但是配方调整范围不大,工厂化生产夏季因配方导致的污染较少。但对于小规模栽培,在夏天就应该注意减少配方中营养料的添加比例,高营养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3、拌料


夏季食用菌生产拌料要做到随拌随用,即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否则会导致培养料酸化,营养损失较大,这1点工厂化生产都能够做到。



4、PH


夏季“两高1活跃”的特点,致使培养料十分容易酸化,导致PH值降低,因此夏季使用栽培要注意石膏和白灰的添加量。



5、装袋(瓶)及时


拌料后,装袋(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1方面减少培养料因时间长而酸化,另1方面防止装袋后,等待灭菌的时间过长,在栽培袋内酸化。



6、灭菌及时


装袋(瓶)后,要尽快灭菌,装袋后,在菌袋密闭的环境中,夏季“两高1活跃”环境中,培养基很容易酸化。



7、接种方式


关于这1点不多说,1定不要采用开放式接种,即使抗杂能力最强的平菇也要采用精细化接种。



8、发菌温度


夏季我们要想办法降低发菌温度,如果发菌温度长时间高于25℃,红色链孢霉等高温条件治病杂菌很容出现。夏季生产中,要合理的确定的生产量,工厂化生产要根据培养房空调的制冷降温能力确定产量,不能为了数量而生产。农户在夏季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摆放密度,增加菌袋之间的空隙,降低菌袋之间的积温。



9、通风


夏季培养室、发菌棚要注意通风,保持培养房空气的新鲜度,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3种情况同时存在。



10、消毒


夏季更要注意生产环境的药物消毒,要提前预防,不能等到污染率失控在加大药物消毒力度。


除了以上这是点,食用菌生产上所有的环节在夏季栽培中都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为某1环节出现问题,导致2次传染,污染率失控的情况,夏季食用菌栽培有风险,反季利高需谨慎。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