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在临床中的应用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酸、茯苓聚糖、蛋白质、脂肪、胆碱、卵磷脂等。 茯苓能增加尿钠、钾、氯的排出而有利尿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抗肝损伤,防止肝细胞坏死;减少胃液分泌,松弛肠管,防止胃溃疡的形成;此外,茯苓煎剂能抑制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 并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临床中茯苓的应用吧。 茯苓在临床中的应用,第1图 药名:茯苓 汉语拼音:fú líng 英文名:Indian Buead,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茯苓在临床中的应用,第2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茯苓在临床中的应用,第3图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