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属于植物范畴吗?谁知道属于菌根型的食用菌有哪些种类?

食用菌属于植物范畴吗?


1、食用菌属于植物范畴吗?


食用菌不属于植物范畴,食用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属于菌类。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以现有观点,综合刘贵培等(2009)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3类。  (1)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2级保护植物。  (2)珍稀类珍稀类群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资源。诸如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轴腹菌属(Hydanangi—urn)、鸡纵菌属(Termi tomyces spp)。这些珍稀种群有30多种大都属于单型种,中国特有特殊种属,区域性分布代表类群,成为演化过程中的孑遗或残遗种,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人工栽培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只闻其名,市场不见其货,价格仍处贵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红菇、绣球菌、白参菌、鸡纵菌等虽有报道栽培成功,但市场产品奇缺,现有价格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红菇干品400元/千克,鸡纵菌鲜品150元/千克,因此仍然是稳坐“珍”位。  (3)稀少类主要指的依赖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与昆虫类共生的类群。诸如块菌、松茸、牛肝菌、鸡土5L菌、红菇、虎奶菇、紫丁香蘑、鸡油菌、松乳菇、奥德蘑(水鸡纵)、绣球菌、青头菌、珊瑚菌、黄柄鸡油菌(喇叭菌)、梭柄乳头菇(老人头)等。这些珍稀品种产品数量极少。《中国食用茼年鉴))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松茸产量仅有1 535吨,牛肝菌16172吨,羊肚菌1082吨。这3种产品总和为18789吨,仅占列表统计的食用菌27个品种总产量。682万吨的0.11%,产量极为稀少,身价不凡。因此,对于茵根性和昆虫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1直是世界的难题和创新研究的焦点。



2、谁知道属于菌根型的食用菌有哪些种类?


食用菌中有些种类与植物的根共生,菌丝体缠绕在根表或深入根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供菌体生活,菌丝体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及分泌的维生素、生长素供给植物利用,形成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这类型食用菌称为菌根型,其中又分为外生菌根菌和内生菌根菌两类。


木本植物的菌根菌多为外生菌根。如松乳菇、黄孢红菇、花盖菇、大白菇、鸡油菌、美味牛肝菌等可与冷杉、云杉、铁杉、松、桦、山毛榉、榆、杨等树木形成菌根。如松口蘑、紫丝膜菌、粗壮口蘑、橙盖鹅膏菌、棕灰口蘑等可与松树、山毛榉及混交林树木形成菌根。如大红菇、正红菇、绿菇、辣乳菇、毒红菇、硬皮马勃、红斑黄菇、梨红菇、卷边网褶菌、褐疣柄牛肝菌、美味齿菌等可与栎、山毛榉、栗、杨、柳等阔叶树为主的树木形成菌根。如多汁乳菇、紫褐环粘盖牛肝菌、灰喇叭菌等与松树、栎、山毛榉等以针叶树为主的混合树林形成菌根。如点柄牛肝菌、褐黄牛肝菌、簇生褶伞、红汁乳菇、铆钉菇、干巴菇、翘鳞肉齿菌、脆红菇等与松、杉等形成菌根。如皱盖罗鳞伞、大朱菇、松塔牛肝菌等可在很多树林形成菌根。另外,如黑孢块菌既可形成菌根也可腐生。还有1类菌根就是内生菌根,种类较少,如著名的中药天麻就是密环菌与天麻形成的内生菌根体。


食用菌形成菌根,是长期自然环境中形成的1种生态关系。这种关系受到破坏或改变,无论植物或食用菌的生活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因此,目前这类食用菌的人工栽培较困难,取得成功的不多。



3、何为食用菌的驯化栽培?


所谓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是指根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人为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把野生食用菌转化为可种植食用菌的过程。适应性和变异性是食用菌有望驯化成功的基础。食用菌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食用菌驯化栽培的目的在于实现对食用菌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驯化可选用改变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适应生物和用丰富多彩的种类与品种去适应千差万别的环境条件的基本途径。全世界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约2000种,已被人类所利用的约400多种,目前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仅20余种。


在种类繁多的野生食用菌中,有1些人工栽培并不困难,但因存在诸如品质欠佳、成本过高、不耐储藏等缺陷,所以未能投入大规模的商业性生产。另1方面,也有不少野生食用菌肉嫩味美,供不应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或者因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欠深入,或者因其与高等植物存在共生关系,至今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


根据食用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将其分为3大类型:


(1)腐生菌这是1类以分解已死亡的有机物从中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菌类。腐生性高等真菌又可分为两大类,1种是生活于土壤中以分解土壤有机质维持生命活动的土生菌;另1种为生于已死的倒木、枯枝等基质上以分解木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的木腐菌。腐生菌比较容易驯化栽培。(2)寄生菌这是1类寄生于活的生物体内靠吸取寄主的养料维持生活的菌类。在食用菌中,没有绝对寄生菌,而只有兼性寄生菌等中间类型。寄生菌也比较容易驯化栽培。(3)共生菌这是1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1起,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菌类。食用菌中的共生菌,主要是与高等植物共生,形成特殊共生体的菌根菌,是难以驯化的食用菌。



4、食用菌栽培1般过程


配置培养料: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料的配置,也就是第1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养料,然后进行发酵1般在7到15天。


灭菌:食用菌栽培技术灭菌接种,1般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8小时,再闷1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将菌种接种于袋两头。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菌种应选用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发菌期管理: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内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袋未满的排在1起继续发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1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种皮和5~10mm 培养基1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并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形成, 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1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出菇管理:这个时候1定要注意通风,加大空气湿度,保持空气干净,减少病虫害。


食用菌栽培技术适期采收:每种食用菌采收时间不同,需根据品种和使用范围来确定采收期。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以现有观点,综合刘贵培等(2009)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3类。


(1)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2级保护植物。


(2)珍稀埋和类珍稀类群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资源。诸如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轴腹菌属(Hydanangi—urn)、鸡纵菌属(Termi tomyces spp)。这些珍稀种群有30多种大都属于单型种,中国特有特殊种属,区域性分布代表类群,成为演化过程中的孑遗或残遗种,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人工栽培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只闻其名,市场不见其货,价格仍处贵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红菇、绣球菌、白参菌、鸡纵菌等虽有报道栽培成功,但市场产品奇缺,现有价格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红菇干品400元/千克,鸡纵菌鲜品150元喊键/千克,因此仍然是稳坐“珍”位。


(3)稀少类主要指的依赖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与昆虫类共生的类群。诸如块菌、松茸、牛肝菌、鸡土5L菌、红菇、虎奶菇、紫丁弯渗盯香蘑、鸡油菌、松乳菇、奥德蘑(水鸡纵)、绣球菌、青头菌、珊瑚菌、黄柄鸡油菌(喇叭菌)、梭柄乳头菇(老人头)等。这些珍稀品种产品数量极少。《中国食用茼年鉴))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松茸产量仅有1 535吨,牛肝菌16172吨,羊肚菌1082吨。这3种产品总和为18789吨,仅占列表统计的食用菌27个品种总产量。682万吨的0.11%,产量极为稀少,身价不凡。因此,对于茵根性和昆虫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1直是世界的难题和创新研究的焦点。



5、谁知道属于菌根型的食用菌有哪些种类?


食用菌中有些种类与植物的根共生,菌丝体缠绕在根表或深入根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供菌体生活,菌丝体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及分泌的维生素、生长素供给植物利用,形成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这类型食用菌称为菌根型,其中又分为外生菌根菌和内生菌根菌两类。


木本植物的菌根菌多为外生菌根。如松乳菇、黄孢红菇、花盖菇、大白菇、鸡油菌、美味牛肝菌等可与冷杉、云杉、铁杉、松、桦、山毛榉、榆、杨等树木形成菌根。如松口蘑、紫丝膜菌、粗壮口蘑、橙盖鹅膏菌、棕灰口蘑等可与松树、山毛榉及混交林树木形成菌根。如大红菇、正红菇、绿菇、辣乳菇、毒红菇、硬皮马勃、红斑黄菇、梨红菇、卷边网褶菌、褐疣柄牛肝菌、美味齿菌等可与栎、山毛榉、栗、杨、柳等阔叶树为主的树木形成菌根。如多汁乳菇、紫褐环粘盖牛肝菌、灰喇叭菌等与松树、栎、山毛榉等以针叶树为主的混合树林形成菌根。如点柄牛肝菌、褐黄牛肝菌、簇生褶伞、红汁乳菇、铆钉菇、干巴菇、翘鳞肉齿菌、脆红菇等与松、杉等形成菌根。如皱盖罗鳞伞、大朱菇、松塔牛肝菌等可在很多树林形成菌根。另外,如黑孢块菌既可形成菌根也可腐生。还有1类菌根就是内生菌根,种类较少,如著名的中药天麻就是密环菌与天麻形成的内生菌根体。


食用菌形成菌根,是长期自然环境中形成的1种生态关系。这种关系受到破坏或改变,无论植物或食用菌的生活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因此,目前这类食用菌的人工栽培较困难,取得成功的不多。



6、食用菌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以现有观点,综合刘贵培等(2009)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3类。


(1)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2级保护植物。


(2)珍稀类珍稀类群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资源。诸如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轴腹菌属(Hydanangi—urn)、鸡纵菌属(Termi tomyces spp)。这些珍稀种群有30多种大都属于单型种,中国特有特殊种属,区域性分布代表类群,成为演化过程中的孑遗或残遗种,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人工栽培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只闻其名,市场不见其货,价格仍处贵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红菇、绣球菌、白参菌、鸡纵菌等虽有报道栽培成功,但市场产品奇缺,现有价格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红菇干品400元/千克,鸡纵菌鲜品150元/千克,因此仍然是稳坐“珍”位。


(3)稀少类主要指的依赖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与昆虫类共生的类群。诸如块菌、松茸、牛肝菌、鸡土5L菌、红菇、虎奶菇、紫丁香蘑、鸡油菌、松乳菇、奥德蘑(水鸡纵)、绣球菌、青头菌、珊瑚菌、黄柄鸡油菌(喇叭菌)、梭柄乳头菇(老人头)等。这些珍稀品种产品数量极少。《中国食用茼年鉴))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松茸产量仅有1 535吨,牛肝菌16172吨,羊肚菌1082吨。这3种产品总和为18789吨,仅占列表统计的食用菌27个品种总产量。682万吨的0.11%,产量极为稀少,身价不凡。因此,对于茵根性和昆虫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1直是世界的难题和创新研究的焦点。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