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生长环境要求

茯苓又称白茯苓,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的功效,常用于煎服,但是很多人对于茯苓的生长环境不太了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认识茯苓的生长。 茯苓的生长环境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偶见于其他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其土质为砂质适宜。 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

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茯苓的生长环境要求,第1图

茯苓的产区在哪? 茯苓主产大别山地区(安庆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六安金寨县、湖北十堰地区)、云南全省,四川、陕西也有零星种植。现在茯苓种植技术成熟,但整个过程依然费工费时。首先要在立秋前后培育小茯苓种,以便春天移栽;其次进行场地的选择(茯苓的场地应选沙质土壤,坡度10-30度,忌向北。)和整理(无杂草树根无白蚁滋生)、松木备料(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

茯苓的生长环境要求,第2图

在生产上有干段松木栽培和树兜栽培两种,一般多用干段松木栽培,将松木截成60公分左右的段木进行间隔削皮)、将削皮后的松木段集中到茯苓种植地附近,选择通风向阳处日晒干燥,晒至八成干为宜。茯苓种植以窖为单位,一般一窖用15斤段松木配1包菌种。种植时多采用几节段木紧抱在一起,呈倾斜角度放置在挖好的窖内段木上部放置菌种,用沙土埋起来,过一个月左右,扒开土在下端放小茯苓种,三个月左右长出如图1所示的茯苓。期间还要经常检查,做好补种、排水、填土、防白蚁等日常管理工作。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还可打成粉,变成茯苓粉啦。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的生长环境要求,第3图

以上就是关于茯苓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如果你也对茯苓感兴趣的话,可在评论处留言,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