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定格动作的作文,描写妹妹语言神态动作的作文?

有关定格动作的作文



1、有关定格动作的作文

作文辅导系列之1:动作描写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学过程:

1、导入: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1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作用(1)体现人物的心理他想了1想,蘸1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1想,添上几个字。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1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同样是笑,内向的人可能是红着脸、害羞地低着头,外向的人则可能笑得自然大方;淳朴的人笑得爽朗,狡猾的人则显得诡秘。正是“1言1行,透出性情”。) 爸爸气极了,1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1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典型人物的典型行动,不只是表现在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以什么方式去做,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之笔。例如,同是杀人,李逵只知道抡起斧头,挨个儿砍去,而不考虑其它,这样的砍杀行动,是典型的李逵式的。然而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前,就先有“4邻谢酒”等周密部署,“血溅鸳鸯楼”之后,还要在粉墙上写下8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样的杀人方式,可算是从容不迫,细心周到,这是典型的武松式的杀人方式。为了使人物的行动具有典型性,作者必须对情节进行提炼,《水浒》的作者让武松在打虎和杀西门庆两回中,都有意让他失去手中武器。打虎时,武松手中的哨棒因打在树上折成了两截;杀西门庆时,武松手中的刀被西门庆踢飞。这样的格杀场面,比几棒打老虎,1刀刺西门庆要惊险得多,更能突出武松非凡的勇武和神力,更具有典型性。――【爸爸的花儿也落了】(3)表现人物情绪和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1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1个手势……“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3、方法方法1:描写具体请看下面两个片断(都是1个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原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改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地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十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得圆圆的盯着老师和黑板,有时还眨巴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这两段话,第1段,王敏怎样认真听课的行为动作没有写具体,所以读者看不出王敏怎样认真的样子。第2与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课的样子描写得栩栩如生,显得非常具体、真实。只有细致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才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方法2: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1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1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1个部分、每1个小动作按1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例1:《从百草园到3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

1、扫开1块雪,

2、露出地面,用1枝短棒

3、支起1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4、撒些秕谷,棒上

5、系1条长绳,人远远地

6、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1

7、拉,便

8、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11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1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1回事。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1、走到铁道边,慢慢

2、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3、穿过铁道,要

4、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5、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6、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7、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这是写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1段文字。“蹒跚”地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方法3:要选择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典型性动作、特征性行为写生动。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使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视力看叫“盯”,睁大眼睛看叫“瞪”,从小孔里偷偷看叫“窥”,斜着眼睛看叫“瞟”,很快地大略看1下叫“瞥”,望上看或向前看叫“瞻”,以上列举的是1些单音节词;表示“看”的双音节词就更多了——饱览、察看、打量、端详、俯瞰、顾盼、窥探、了望、目击、凝视、旁观,瞥见、觑探、扫视、审视、眺望、围观、巡视、瞻仰……等等,要仔细辨别其含义的细微差别,1旦用到,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而不宜泛泛地用1个“看”去表现这些有区别的动作。特别是连贯性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写得有序而具体。动作描写失误几个的原因:A 、对人物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进行描写,使动作描写失去意义。 B 、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符。 C 、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让人看不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差。

4、示范练习练习1:有人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1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1个精彩动作。他写道:“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1脚,把球踢进网中。” 如果把罗纳尔多这1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5个小动作:

1、接到传球;

2、用脚1颠;

3、绕过对方防守;

4、避开守门员;

5、踢球入网。然后,再依次对5个小动作作具体描写: “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

1、接住同伴传来的1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1

2、颠,球魔术般地

3、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1连

4、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1直冲入禁区,巧妙

5、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1声,球应声

6、入网。”这样写的话,这段文字的最大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突出了这位超级球星的高超球技! 练习

2、他(她)走过来。不同人物不同方式的走过来。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1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1个“吃”字就能说完的。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0”。有1位小朋友是这样写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1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1边说着,1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1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1盘糖醋排骨。他1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1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1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1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1幕幕精彩的镜头。 其次还要精选动词。1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1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连续动作片段描写(2)百米短跑运动员已来到了起跑地点,他们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423号运动员,她先双手叉腰,右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已的脚腕,她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她又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她前腿弓后腿绷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只听“各运动员作准备”,423号运动员马上来到自已的起跑 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4指并拢,与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机灵的423号运动员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1声枪响423号象离弦的箭冲向前方。他低头写着,笔尖在纸上“哗哗”的动着,1只手垂在下面,他抬起头,唤起他的同桌,两 人嘀咕了几句,他便把手1抖,翻开语文书,顺着把身子1斜,把书递给同桌,然后又伏 在桌子上写他的文章,他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便抬头环视4周,然后头慢慢下垂,盯住了 笔袋,转起了笔,思考后,他接着写,写了1会儿,他将头再次转向同桌,让同桌看他的 文章,他抿着嘴笑了起来,将手摸向书包,翻出1本《好词好句》,1页1页的查找,找 到了1片密密麻麻的成语,他的眼睛在书页上转来转去,找到1个她喜欢的词语,然后将 词抄到了本子上,他满意的合上书,把书放进书包,继续写他的文章淡淡的橘香 ——献给父亲 对于1个北方的孩子来说,橘子的印象应该是淡薄的,可是,在我心灵的旷野上,却永远飘着1阵阵淡淡的橘香。 几年了,永记心头的那遥远的风雪黄昏,那橙红色的橘子…… 那1年,我在4中上初中…… 课外活动的铃声1响,就听到教室外有人喊我:“李瑜,有人找你!”我出门1看,噢1父亲!我知道父亲10天前去山西了,走时把自行车放在我这里,看样子今天刚回来。“爹,你回来了!”“嗯。下课要出来玩玩,别累坏了身子……”说着,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我刚剥了皮,快吃吧!”“我不吃,爹。”看到4周有好多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怎么不吃傻孩子!这是我单给你买的。”说着硬往我怀里塞。看着4周的学生指指点点地看我们,我又羞又急:“爹!你别嚷好不好!”爹吃了1惊,看我不高兴,“好,不吃……给——给你留着……”他抽回手,看看我,朝4周望望,又看看自己的1身破衣服,似乎意识到什么,“孩子,你给我推车子去,我在后大门等你。”说完,他提起布包转身朝学校后门走去。“爹,你等等……”我喊着,他并不停下。 无奈,我推了车子来到后门。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爹在后门等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脚。看我来了,他向身后扭下脸,又很快转过来,我不安地说:“爹,我送你回家吧!”“不用,你在这好好念书吧!”他抖掉身上的雪花,把布包挂在车把上,忽然又解下来,“噢,忘了。给你买了1件毛衣,天这么冷,你可以套在里面。”他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我接过那灰色的毛衣,又看看父亲那1身不知穿了几年的破冬装,1阵心酸。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我伫立在雪地里,抚摸着那1个个带香气的橘子,眼前尽是爹爹那急匆匆离去的影子。“爹1定是生我的气了,他1定认为我不愿和他站在1起,为了这,他匆匆地走了……”我想着,泪水滴滴落下。 雪下得更大了。回到教室,我的心像压上了1块盘石。十多年的哺育情,像扑不散的云烟笼上心头:那小河边爹爹宽宽的臂膀;那独轮车上悠悠的童年;那淡蓝色的炊烟里1声声呼唤;那风雨夜中胸怀里的温暖;那多少次窄小灶屋里孤灯下的对望;那多少次伴着秋虫夜曲的月下叮咛;多少次给我1支支婉转的柳笛,吹出绿色的梦幻;多少次给我编成活泼的牧羊鞭,甩出童年的天真;多少回,扯着我的手走向田野;多少回,抱着我渡过艰难…… 呵!父亲,我童年岁月的长明灯,生命小舟的1叶帆,在那没有橘红色的日子里,是你抚养我长大!爹!你这个长大的儿子使你伤心了吧我的心1阵疼痛,我借了车子,走进了雪的世界。风卷起雪浪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脑海里尽是父亲的影子,心里默念着:“哦,爹爹,原谅我……”到家的时候,屋里正点着灯,我把车子放在院里,正要推门进屋,忽听到父亲正和母亲说话:“……把包里的橘子给小瑜留起来吧,下个星期天看他回来不今天,我从他那里来,咱小瑜可懂事了,老远就喊我,拉着我的手,直问我冷不冷……”啊!爹爹在说谎!啊,多么伟大的虚荣!我怎么就没想起问爹爹1声冷不冷呢我推开门,1头扑进父亲怀里,“爹!”泪水便从心底涌出……那1年,我15岁,哦,那风雪的黄昏,那淡淡的橘香,在我心灵里刻下了永恒的记忆。点评:行动描写首先要准确,本文在描写人物行动时注意了这1点。如在1个“风雪黄昏”,父亲从山西回来看望在校的儿子,见到儿子时“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这1连串的行动描写既生动又准确,“抖”“搓”写出了风雪黄昏的寒冷,“掏”“递”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行动描写还要能够传递人物的情感。“爹在后门等 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脚”,简单的动作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父亲耐心地等候儿子的样子。临别时他 “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其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挚着的爱。本文的行动描写虽占篇幅不长,但在表现人物上确是神来之笔。

描写妹妹语言神态动作的作文?



2、描写妹妹语言神态动作的作文?

今天我的妹妹在销品茂的拾味馆里吃骨头汤,汤非常烫,妹妹吹了1下,我看见了,笑了。只见她圆圆的小嘴翘了起来,5官凑到了1起,活像1个大茶壶。圆圆的脑袋是茶壶罐,小小的嘴巴是茶出水的地方,姨夫还拉着她的小辫添油加醋的说这是茶把,大家都笑了。圆圆不知为什么笑,也跟着大家1块笑,这样1来,大家笑得更欢了。接着我说:“圆圆长大了,像1个小美女了。水汪汪的眼睛像两个葡萄,鼻子小巧玲珑,圆圆的脸像红苹果,让人忍不住想咬1口。”说完,我爬到桌子底下,挠了挠圆圆的肚子,妈妈坐在圆圆旁对她说:“谁挠你痒呀?”圆圆说:“是姨妈。”妈妈生气的对我说:“何嘉树,你让我背黑锅了!”我的妹妹真好玩。

中考作文 动作描写



3、中考作文 动作描写

作文辅导系列之1:动作描写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1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作用 (1)体现人物的心理 他想了1想,蘸1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1想,添上几个字。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1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同样是笑,内向的人可能是红着脸、害羞地低着头,外向的人则可能笑得自然大方;淳朴的人笑得爽朗,狡猾的人则显得诡秘。正是“1言1行,透出性情”。) 爸爸气极了,1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1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典型人物的典型行动,不只是表现在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以什么方式去做,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之笔。例如,同是杀人,李逵只知道抡起斧头,挨个儿砍去,而不考虑其它,这样的砍杀行动,是典型的李逵式的。然而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前,就先有“4邻谢酒”等周密部署,“血溅鸳鸯楼”之后,还要在粉墙上写下8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样的杀人方式,可算是从容不迫,细心周到,这是典型的武松式的杀人方式。为了使人物的行动具有典型性,作者必须对情节进行提炼,《水浒》的作者让武松在打虎和杀西门庆两回中,都有意让他失去手中武器。打虎时,武松手中的哨棒因打在树上折成了两截;杀西门庆时,武松手中的刀被西门庆踢飞。这样的格杀场面,比几棒打死老虎,1刀刺死西门庆要惊险得多,更能突出武松非凡的勇武和神力,更具有典型性。 ――【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3)表现人物情绪和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1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1个手势…… “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3、方法 方法1:描写具体 请看下面两个片断(都是1个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 原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 改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地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十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得圆圆的盯着老师和黑板,有时还眨巴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这两段话,第1段,王敏怎样认真听课的行为动作没有写具体,所以读者看不出王敏怎样认真的样子。第2与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课的样子描写得栩栩如生,显得非常具体、真实。只有细致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才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方法2: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1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1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1个部分、每1个小动作按1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例1:《从百草园到3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 “

1、扫开1块雪,

2、露出地面,用1枝短棒

3、支起1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4、撒些秕谷,棒上

5、系1条长绳,人远远地

6、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1

7、拉,便

8、罩住了。”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11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1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1回事。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1、走到铁道边,慢慢

2、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3、穿过铁道,要

4、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5、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6、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7、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这是写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1段文字。 “蹒跚”地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方法3:要选择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典型性动作、特征性行为写生动。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使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视力看叫“盯”,睁大眼睛看叫“瞪”,从小孔里偷偷看叫“窥”,斜着眼睛看叫“瞟”,很快地大略看1下叫“瞥”,望上看或向前看叫“瞻”,以上列举的是1些单音节词;表示“看”的双音节词就更多了--饱览、察看、打量、端详、俯瞰、顾盼、窥探、了望、目击、凝视、旁观,瞥见、觑探、扫视、审视、眺望、围观、巡视、瞻仰……等等,要仔细辨别其含义的细微差别,1旦用到,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而不宜泛泛地用1个“看”去表现这些有区别的动作。特别是连贯性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写得有序而具体。 动作描写失误几个的原因: A 、对人物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进行描写,使动作描写失去意义。 B 、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符。 C 、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让人看不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差。

4、示范练习 练习1: 有人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1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1个精彩动作。他写道: “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1脚,把球踢进网中。” 如果把罗纳尔多这1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5个小动作:

1、接到传球;

2、用脚1颠;

3、绕过对方防守;

4、避开守门员;

5、踢球入网。 然后,再依次对5个小动作作具体描写: “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

1、接住同伴传来的1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1

2、颠,球魔术般地

3、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1连

4、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1直冲入禁区,巧妙

5、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1声,球应声

6、入网。” 这样写的话,这段文字的最大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突出了这位超级球星的高超球技! 练习

2、他(她)走过来。不同人物不同方式的走过来。 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1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1个“吃”字就能说完的。 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0”。有1位小朋友是这样写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1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1边说着,1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1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1盘糖醋排骨。他1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1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1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1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1幕幕精彩的镜头。 其次还要精选动词。1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1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 连续动作片段描写(2) 百米短跑运动员已来到了起跑地点,他们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各自都在做准备活动,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423号运动员,她先双手叉腰,右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已的脚腕,她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她又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她前腿弓后腿绷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只听“各运动员作准备”,423号运动员马上来到自已的起跑 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4指并拢,与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机灵的423号运动员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1声枪响423号象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他低头写着,笔尖在纸上“哗哗”的动着,1只手垂在下面,他抬起头,唤起他的同桌,两 人嘀咕了几句,他便把手1抖,翻开语文书,顺着把身子1斜,把书递给同桌,然后又伏 在桌子上写他的文章,他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便抬头环视4周,然后头慢慢下垂,盯住了 笔袋,转起了笔,思考后,他接着写,写了1会儿,他将头再次转向同桌,让同桌看他的 文章,他抿着嘴笑了起来,将手摸向书包,翻出1本《好词好句》,1页1页的查找,找 到了1片密密麻麻的成语,他的眼睛在书页上转来转去,找到1个她喜欢的词语,然后将 词抄到了本子上,他满意的合上书,把书放进书包,继续写他的文章 淡淡的橘香 --献给父亲 对于1个北方的孩子来说,橘子的印象应该是淡薄的,可是,在我心灵的旷野上,却永远飘着1阵阵淡淡的橘香。 几年了,永记心头的那遥远的风雪黄昏,那橙红色的橘子…… 那1年,我在4中上初中…… 课外活动的铃声1响,就听到教室外有人喊我:“李瑜,有人找你!”我出门1看,噢1父亲!我知道父亲10天前去山西了,走时把自行车放在我这里,看样子今天刚回来。“爹,你回来了!”“嗯。下课要出来玩玩,别累坏了身子……”说着,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我刚剥了皮,快吃吧!”“我不吃,爹。”看到4周有好多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怎么不吃?傻孩子!这是我单给你买的。”说着硬往我怀里塞。看着4周的学生指指点点地看我们,我又羞又急:“爹!你别嚷好不好!”爹吃了1惊,看我不高兴,“好,不吃……给--给你留着……”他抽回手,看看我,朝4周望望,又看看自己的1身破衣服,似乎意识到什么,“孩子,你给我推车子去,我在后大门等你。”说完,他提起布包转身朝学校后门走去。“爹,你等等……”我喊着,他并不停下。 无奈,我推了车子来到后门。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爹在后门等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脚。看我来了,他向身后扭下脸,又很快转过来,我不安地说:“爹,我送你回家吧!”“不用,你在这好好念书吧!”他抖掉身上的雪花,把布包挂在车把上,忽然又解下来,“噢,忘了。给你买了1件毛衣,天这么冷,你可以套在里面。”他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我接过那灰色的毛衣,又看看父亲那1身不知穿了几年的破冬装,1阵心酸。 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我伫立在雪地里,抚摸着那1个个带香气的橘子,眼前尽是爹爹那急匆匆离去的影子。 “爹1定是生我的气了,他1定认为我不愿和他站在1起,为了这,他匆匆地走了……”我想着,泪水滴滴落下。 雪下得更大了。回到教室,我的心像压上了1块盘石。十多年的哺育情,像扑不散的云烟笼上心头:那小河边爹爹宽宽的臂膀;那独轮车上悠悠的童年;那淡蓝色的炊烟里1声声呼唤;那风雨夜中胸怀里的温暖;那多少次窄小灶屋里孤灯下的对望;那多少次伴着秋虫夜曲的月下叮咛;多少次给我1支支婉转的柳笛,吹出绿色的梦幻;多少次给我编成活泼的牧羊鞭,甩出童年的天真;多少回,扯着我的手走向田野;多少回,抱着我渡过艰难…… 呵!父亲,我童年岁月的长明灯,生命小舟的1叶帆,在那没有橘红色的日子里,是你抚养我长大! 爹!你这个长大的儿子使你伤心了吧?我的心1阵疼痛,我借了车子,走进了雪的世界。风卷起雪浪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脑海里尽是父亲的影子,心里默念着:“哦,爹爹,原谅我……” 到家的时候,屋里正点着灯,我把车子放在院里,正要推门进屋,忽听到父亲正和母亲说话:“……把包里的橘子给小瑜留起来吧,下个星期天看他回来不?今天,我从他那里来,咱小瑜可懂事了,老远就喊我,拉着我的手,直问我冷不冷……” 啊!爹爹在说谎!啊,多么伟大的虚荣!我怎么就没想起问爹爹1声冷不冷呢?我推开门,1头扑进父亲怀里,“爹!”泪水便从心底涌出…… 那1年,我15岁,哦,那风雪的黄昏,那淡淡的橘香,在我心灵里刻下了永恒的记忆。 点评: 行动描写首先要准确,本文在描写人物行动时注意了这1点。如在1个“风雪黄昏”,父亲从山西回来看望在校的儿子,见到儿子时“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这1连串的行动描写既生动又准确,“抖”“搓”写出了风雪黄昏的寒冷,“掏”“递”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行动描写还要能够传递人物的情感。“爹在后门等 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脚”,简单的动作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父亲耐心地等候儿子的样子。临别时他 “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其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挚着的爱。本文的行动描写虽占篇幅不长,但在表现人物上确是神来之笔。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