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毒蘑菇,能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蘑菇吗?

常见的几种毒蘑菇

1、常见的几种毒蘑菇

1、毒鹅膏菌毒鹅膏菌,又称鬼笔鹅膏、绿帽菌、高把菌、蒜叶菌、毒伞。这种毒蘑菇在我国大部分的省市都有生长,很常见,你是不是见过但叫不出名字呢?翻阅网上的新闻报道,你会发现几乎每年都有人误食毒鹅膏菌出现中毒的危急情况。毒鹅膏菌和某些可食用蘑菇的长相有些相似,菌肉、菌褶和菌柄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的菌环,其菌盖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会呈现出灰褐绿色、烟灰褐色、暗绿灰色。由于毒鹅膏菌外观简洁大方,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无毒”的假象,但其实它是一种有剧毒的野蘑菇。

2、臭黄菇臭黄菇,别称有很多,比如:油辣菇(四川)、牛马菇(福建)、鸡屎菌(广西)、牛犊菌(广西)等。由于臭黄菇具有一定的毒性,误食之后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臭黄菇通常会散发着一股臭气味,菌盖呈扁半球形,顶部多为土褐色,比较好辨别。不少人误以为这种蘑菇可食用,于是采摘用清水洗净后将其晒干,然后用来做成美味佳肴来享用,不仅口感辛辣,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的现象。

3、毒粉褶菌毒粉褶菌又称为“土生红褶菌”,也是一种常见的毒蘑菇。毒粉褶菌的菌盖在初期呈扁半球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平展开来,而且边缘波状常开裂。菌盖的颜色可能是污白色、黄白色、黄褐色,往往带有一些丝光。其菌柄往往比较粗壮,呈白色或是污白色,表面有纵条纹,上部分会有白色粉末,下部有可能会呈现出膨的样子。

4、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台湾、甘肃、陜西、河北等地区比较常见,多生长与牛、马粪上。由于此蘑菇有毒,误食后中毒可能会出现幻觉反应,故而又被称为“致幻蘑菇”。

5、粪锈伞粪锈伞这种毒蘑菇,四川、云南、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于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菌盖像钟一样,表面粘粘的很光滑,中部多为淡黄色、柠檬黄色;菌柄细长空心,有透明感,上部有白色的细粉粒,下部稍微有点膨大。

能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蘑菇吗?

2、能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蘑菇吗?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海味吃腻了就想长一点山珍,其中蘑菇就属于山珍的一种。前一段时间,上海一个阿姨因为误采了一些野生的有毒蘑菇,而导致全家人住进了ICU。让大家开始重新重视起来,蘑菇也不是随便能够采来吃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蘑菇。首先,给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大青褶伞的毒蘑菇,在南方特别常见,每年南方都会有一部分人中招。大青褶伞的伞径非常大,能达到25厘米左右。气味也非常香,所以很容易被误食。这种蘑菇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城市的草地中也能够生长,大家如果碰到了,千万要敬而远之。还有一种外表非常鲜艳的蘑菇,也大多都是有毒的,其中非常有名的一种叫做毒蝇伞。它在夏天的时候一群一群地出现林地中,生长速度非常快。一旦误食就会导致腹泻、呕吐以及精神混乱,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它漂亮的外形特别吸引小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让要让孩子误食。

雨季要警惕,这几种常见的毒蘑菇要认清,别碰

3、雨季要警惕,这几种常见的毒蘑菇要认清,别碰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误区一:颜色艳丽的蘑菇才有毒。 从左到右依次是鸡油菌(可食用)、红黄鹅膏(可食用)、花脸蘑(可食用) 从左到右依次是灰花纹鹅膏(不可食用 剧毒)、裂皮鹅膏 (不可食用 剧毒)、亚稀褶红菇 (不可食用 剧毒) 目前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能“以貌取菇”。 误区二:松树底下的蘑菇没有毒。 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判断。 误区三: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以后,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四:蘑菇生虫就没毒。 很多人坚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因为虫子吃了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 误区五:毒蘑菇遇银器会变色。 民间流传着将蘑菇跟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可致银器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实际上,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有多少种蘑菇?介绍几种常见的。

4、有多少种蘑菇?介绍几种常见的。

广州毒菇种类占中国一半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其中毒蘑菇种类多达近190 多种,而广东的毒蘑菇种类约占全国的50%以上 , 而台湾主要有金珍菇、鲍鱼菇、杏鲍菇.以上都系我所知的。 资料显示,中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仍处於野生状态。同时,毒蘑菇也多达190多种,广东毒蘑菇种类约占国内种类的50%以上。 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毒蘑菇中毒临床症状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型、脏器损伤型和日光皮炎型。 食用蘑菇种类繁多,根据文献记载有 360余种可食用[5]。尽管本文仅测定 了 12种食用蘑菇,为蘑菇种类的极少数,但仍可从表 4中找出蘑菇种间的一些 脂肪酸成分的规律,如木耳类(黑木耳、皱木耳、银耳等)C18∶2 含量较低 等(<6 mg/g);伞体厚实者(冬菇、花菇、双孢蘑菇)C18∶1 含量较 低等(<2 mg/g);伞体扁平者(草菇、平菇、凤尾菇、金针菇、紫孢侧耳) C18∶2 含量较高(>14 mg/g);猴头菇在菇种上较特异[5] , 其 C18∶1高达 24 mg/g以上;紫孢侧耳与凤尾菇形态相似(仅菇体颜 色稍不同),其脂肪酸含量数据(除含量较低的 C14∶0外)亦接近。由此可见 ,食用蘑菇脂肪酸含量各有差异,在生物学上具有种类鉴别学上的意义。另外,从测 定结果看,食用蘑菇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中 C 18∶

2、C20∶4和C20∶5是人体必需脂肪酸[1,3] 。因此 从脂肪酸营养角度来看,猴头菇、金针菇、草菇、凤尾菇及紫孢侧耳较为优秀(不饱和脂肪 酸>28 mg/g),而黑木耳无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含量均较少,为各食 用蘑菇之末。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体的脂肪酸具有分离度好,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作 一般定量分析较为简单,便捷。如文献[4]中采用单一脂肪酸面积与总被测出的 脂肪酸面积之和的比率可求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但因其未经校正,仅为仪器上 的一种响应值,不能体现脂肪酸的真正含量,更不能客观比较和评价各蘑菇种间的 区别。而本法经过脂肪酸标准品及其色谱响应值校正后,求算出各脂肪酸的酸绝对 含量,其数据更准确、更客观,更能阐明蘑菇体种间的各种生化特征。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