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怎样栽培出来的?食用菌是怎样栽培出来的?

食用菌是怎样栽培出来的?


1、食用菌是怎样栽培出来的?


食用菌栽培与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养料,食用菌要将培养料分解建造自身。这些培养料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不能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质纤维素类的农林副产品,如秸秆、木屑和禽畜粪便等。食用菌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1样的,即培养料制备→灭菌或发酵→接种→发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获。有的种类只出1茬,有的可以出几茬。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所谓生料栽培,就是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后不再灭菌或发酵而直接接种,然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种类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盖菇,其他种类都不能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是将各种原料拌匀后,按1定规格要求建堆,堆积发酵,当堆温达1定要求后,进行翻堆,1般要翻3~5次,然后在自然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种类都可进行发酵料栽培。必须使用这1方法的都是蘑菇属的各种,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鸡腿菇等也常应用此法。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装入1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将培养料内的生物全部杀死。冷却后经无菌操作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如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白灵菇等都是这样栽培的。此外,1些共生菌类,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类,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于其美味,市场价格好,为了增加野生状态的采集量,人们进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谓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种在自然发生的场所,增加菌丝生长量,促使子实体多发生。



2、食用菌是怎样栽培出来的?


食用菌栽培与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养料,食用菌要将培养料分解建造自身。这些培养料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不能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质纤维素类的农林副产品,如秸秆、木屑和禽畜粪便等。


食用菌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1样的,即培养料制备→灭菌或发酵→接种→发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获。有的种类只出1茬,有的可以出几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谓生料栽培,就是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后不再灭菌或发酵而直接接种,然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种类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盖菇,其他种类都不能生料栽培。


发酵料栽培是将各种原料拌匀后,按1定规格要求建堆,堆积发酵,当堆温达1定要求后,进行翻堆,1般要翻3~5次,然后在自然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种类都可进行发酵料栽培。必须使用这1方法的都是蘑菇属的各种,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鸡腿菇等也常应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装入1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将培养料内的生物全部杀死。冷却后经无菌操作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如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白灵菇等都是这样栽培的。


此外,1些共生菌类,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类,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于其美味,市场价格好,为了增加野生状态的采集量,人们进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谓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种在自然发生的场所,增加菌丝生长量,促使子实体多发生。



3、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怎样配料


木糖渣是纤维素等经过化学降解后的残余物,营养更易于食用菌吸收,但酸性强,配料要提高生石灰量度。木糖渣栽培还不愿长杂菌。



1、用量


木糖渣种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在配方中占到30%——60%,最高可达80%,其余用棉子壳或木屑或玉米芯即可;


木耳、滑子菇、香菇等木生性特强的,占到20——35%为好,不宜过高,这样不影响产量。


亦可加入到双孢菇、姬松茸、大球盖菇草生菌配料中,可占到30—40%。


2举例:


用木糖醇渣种平菇


玉米芯经化工厂高温水煮提取木糖醇以后,其剩余的残料即是木糖醇渣。近几年食药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棉籽皮原料供应紧张且江口没有该资源必须外购,价格已和玉米相当,导致菇类产品成本升高,效益下降。开发新的栽培原料已成为食药用菌产业的重大问题。化工厂的木糖醇渣堆积如山,当地除了当柴禾别无他用,污染环境。用这种被遗弃的工业废料栽培食药用菌如何?有关技术要点如下:


1. 配方与处理 木糖醇渣已熟化且偏酸,透气性差,含水量高,速效营养较少。经过反复对比试验确定如下配方:木糖醇渣1000千克、棉籽皮500千克、麦秸或稻草100千克、麸皮80千克、细玉米粉30千克、石灰粉80千克、尿素4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克菌剂2.5千克,水适量。此配方经栽培验证,比用纯棉籽皮或纯木糖醇渣产量高。棉籽皮营养成份虽高,但由于透气性强,后期严重缺水,影响平菇产量。


把碾碎的麦秸或稻草铡成长10厘米的小段,用5%石灰水浸泡48小时后捞出后待用。把尿素、钙镁磷肥、克菌剂溶于水,之后与棉籽皮按1:1.3的比例混合均匀。所有原料充分混合,调含水量至65~70%之间。冬季堆闷24小时即可装袋。春秋季可把麦秸或稻草、棉籽皮、麸皮、细玉米粉等辅料堆制后再与木糖醇渣混合,装袋后常压灭菌待用。如用发酵法生料栽培时,每次倒料复堆后表层喷洒300倍敌杀死或锌硫磷等杀虫剂,以防虫害发生。


2. 选用优种 木糖醇渣含木质素较多,呈颗粒状,无疑给菌丝分解吸收带来1定困难,所以选用优种是高产的关键。通过多方引种,多次对比,选育出适合木糖醇渣栽培的平菇品种。其特点是菌丝粗壮、生长迅速、抗逆性强、转化率高、抗碱性、转潮快、商品性好、对2氧化碳不敏感、菇体韧性好、喷重水不易死菇、产量稳定。


3. 接种装袋 选用长40厘米,宽18~20厘米,厚1丝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1端用蜡烧化封死,采用4层菌种,5层料装袋,两端盖料1厘米,装好袋后另1端用绳扎紧,接种量为20%左右,发菌期间采用扎微孔的方法补充氧气,其它管理和常规栽培相同。出菇2~3潮后,采用泥墙或覆料栽培,产量提高50~70%。出完菇的菌棒可做燃料灭菌制种,也可肥田。


近几年来,用木糖醇渣与棉籽皮混合栽培金针菇、灵芝、猴头菇、香菇等食药用菌,均证明产量和成功率不低于棉籽皮。



4、食用菌栽培1般过程


配置培养料: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料的配置,也就是第1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养料,然后进行发酵1般在7到15天。


灭菌:食用菌栽培技术灭菌接种,1般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8小时,再闷1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将菌种接种于袋两头。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菌种应选用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发菌期管理: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内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袋未满的排在1起继续发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1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种皮和5~10mm 培养基1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并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形成, 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1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出菇管理:这个时候1定要注意通风,加大空气湿度,保持空气干净,减少病虫害。


食用菌栽培技术适期采收:每种食用菌采收时间不同,需根据品种和使用范围来确定采收期。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以现有观点,综合刘贵培等(2009)的划分,大体分为以下3类。


(1)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2级保护植物。


(2)珍稀埋和类珍稀类群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资源。诸如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轴腹菌属(Hydanangi—urn)、鸡纵菌属(Termi tomyces spp)。这些珍稀种群有30多种大都属于单型种,中国特有特殊种属,区域性分布代表类群,成为演化过程中的孑遗或残遗种,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人工栽培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只闻其名,市场不见其货,价格仍处贵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红菇、绣球菌、白参菌、鸡纵菌等虽有报道栽培成功,但市场产品奇缺,现有价格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红菇干品400元/千克,鸡纵菌鲜品150元喊键/千克,因此仍然是稳坐“珍”位。


(3)稀少类主要指的依赖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与昆虫类共生的类群。诸如块菌、松茸、牛肝菌、鸡土5L菌、红菇、虎奶菇、紫丁弯渗盯香蘑、鸡油菌、松乳菇、奥德蘑(水鸡纵)、绣球菌、青头菌、珊瑚菌、黄柄鸡油菌(喇叭菌)、梭柄乳头菇(老人头)等。这些珍稀品种产品数量极少。《中国食用茼年鉴))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松茸产量仅有1 535吨,牛肝菌16172吨,羊肚菌1082吨。这3种产品总和为18789吨,仅占列表统计的食用菌27个品种总产量。682万吨的0.11%,产量极为稀少,身价不凡。因此,对于茵根性和昆虫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1直是世界的难题和创新研究的焦点。



5、食用菌比如平菇,看到网上有1袋袋的塑料袋装的栽培种卖,那个买回来是怎么使用的?直接培养就行吗?


你看到的有两种情况:


1,是作为栽培种用的,就是代替原来的750ML的玻璃瓶栽培种,卖方减少成本;


2,是作为直接出菇用的(有的也把这种袋称为栽培袋、称栽培种是混淆是非);


有鉴于此,你有两种需求:


1,作为栽培袋直接出菇,在合适的出菇季节、合适的价格、适当的运输条件(控制发热)下可以购买,减少制袋的工序,提早出菇,是可行的;


2,如果作为菌种用就有风险了:


a高温季节运输高温可能导致感染杂菌,袋子破损导致感染杂菌;


b高温可能使菌种老化过快,接种后成活率降低;


c如果自己的出菇袋是在接种箱中接种,这种袋装的接种相对不方便,接种后感染杂菌的机率较大;


d信誉不好的卖方可能把出菇袋作为栽培种卖给你,种级效应会影响产量。


所以你得综合考虑。



6、食用菌栽培种植投资需要多少?


1万元庭院经济大棚模式1.1大棚投资1.1.1竹架大棚:长20m、宽5m、占地面积100㎡,需4~5m长的竹子60根,其中40根用于作支架,每间隔1m左右钎插1根,2边各插20根,交叉捆绑成拱形;另20根用于拱形架横向固定,共绑5道,即拱顶1道,2边各2道。60根竹子约125kg,约0.5元/kg,共60元。1.1.2大棚膜:宽幅8m或9m的大棚专用厚膜25m,约130~150元。1.1.3黑色遮阳网:宽幅2m需60m约150元。裁剪缝合成宽6m、长20m,用于夏秋棚膜遮荫。也可利用旧芦苇席或草帘遮阳。下雨时必须盖上大棚膜,防雨水浸入有害于菇。这就成为可周年栽培的种菌大棚。总投资约360元。1.2原材料投资:100㎡的大棚除去走道,实用80㎡,需用稻草1250kg,0.1元/kg,需125元。(也可用麦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原料)。麦麸或米糠250kg,约300元(也可用牛、鸡等畜禽干粪代替)。复合肥63kg,约100元。石灰75kg,约50元。地膜4kg,约32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3级栽培种120kg,约360元。原材料费共计125+300+100+50+32+360=967元(若自制菌种可节约200余元)。1.3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按每㎡最低产菇15kg,按0售价10元/kg预算,80㎡毛收入1.2万元-总投资(360+967元)=纯利润1万余元;若按批发价6元/kg预算,纯收入5800余元。按高收入1万元与低收入5800元折衷计算,即可得出可靠纯收入7900余元。1般播种后45~50d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20d采收1批,可采5批,4~5个月为1个周期。2塑料袋熟料栽培模式2.1优点:能充分利用空间发菌,保温保湿好,移动方便,产量稳定,有推广价值。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能根据市场需求人为调节出菇时间。30d就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d1批,共5批,1个生产周期只需3个月。并可利用鸡腿菇不覆土不出菇的生物学特性,待市场无货时覆土出菇,以满足市场需求,上市价格好。方法是:把原材料配好后装入塑料袋进行蒸汽消毒灭菌、接种、培养成待出菇袋。自然温度可放1年不坏,随时覆土随时正常出菇。其适用范围广,庭院、大田、室内地床及箱式立体栽培均可。2.2预算:2.2.1投资情况:庭院、大田、室内地床都只能栽培1层,但在室内也可以象栽培蘑菇那样层架栽培。将出菇袋按宽1m,长不限,每㎡排放8袋,可产菇16kg。根据种植面积大小决定制作出菇袋数量。2.2.2投资实例:50㎡需制作出菇袋400袋。所需原材料:稻草、麦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种过食用菌的废料等可任选1种或几种混合料均可,需450kg,约100元。麦麸100kg,约120元(或用畜禽干粪100kg代替)。尿素5kg,约10元。复合肥25kg,约50元。石灰15kg,约10元。塑料袋400个,约50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2级原种20kg,约200元。太空灭菌包1套(自制材料费30元)。开放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1套(自制材料费3~5元)。另加煤或柴禾等杂支,总投资约600元。2.2.3产出情况:每㎡8袋可产菇16kg,按0售10元/kg预算,50㎡可收入8000元-投资600元=纯收入7400元;再按批发价6元/kg预算,纯收入4200元,高收入与低收入折衷计算,50㎡纯收入5800元。即100㎡纯利1万余元。无论栽培多大面积均可按以上方法进行预算。原材料价格请根据当地行情自行调节。3两段1步法箱栽制作木箱、竹箱,规格:长50cm、宽50cm,高35cm,也可用废旧果品竹筐。适用于室内立体栽培3~4层。优点是:便于集中管理,易控温控湿,节约占地面积。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