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口的天气可以培养什么食用菌?怎样栽培?小型食用菌栽培配套设施

根据海口的天气可以培养什么食用菌?怎样栽培?



1、根据海口的天气可以培养什么食用菌?怎样栽培?

现在食用菌逐步进入工厂化栽培了,天气,温度都是通过空调,制冷机控制了,大部分的都没问题了。



2、小型食用菌栽培配套设施

用信福达大棚空调器可以实现食用菌周年周年栽培,提高种植效益。



3、土法栽培食用菌如何减少温度和湿度

要想办法降低发菌温度和湿度,如果发菌温度长时间高于25℃,红色链孢霉等高温条件治病杂菌很容出现。生产中,要合理的确定的生产量,工厂化生产要根据培养房空调的制冷降温能力确定产量,不能为了数量而生产。农户在夏季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摆放密度,增加菌袋之间的空隙,降低菌袋之间的积温。   食用菌栽培如何降低染菌率   

1、栽培方式   栽培必须采用熟料栽培,这1点请朋友们不要再有任何疑虑,特别是刚开栽培食用菌的朋友。除了熟料栽培,其他栽培方式,如生料、发酵料、半熟料等,培养基处理都不是绝对无菌的,在夏天高温、高湿、微生物活跃的环境下,因污染很容导致栽培失败。   

2、配方   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某些品种,在夏季有专用的夏季配方,但是配方调整范围不大,工厂化生产夏季因配方导致的污染较少。但对于小规模栽培,在夏天就应该注意减少配方中营养料的添加比例,高营养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3、拌料   夏季食用菌生产拌料要做到随拌随用,即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否则会导致培养料酸化,营养损失较大,这1点工厂化生产都能够做到。   

4、PH   夏季“两高1活跃”的特点,致使培养料十分容易酸化,导致PH值降低,因此夏季使用栽培要注意石膏和白灰的添加量。   

5、装袋(瓶)及时   拌料后,装袋(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1方面减少培养料因时间长而酸化,另1方面防止装袋后,等待灭菌的时间过长,在栽培袋内酸化。   

6、灭菌及时   装袋(瓶)后,要尽快灭菌,装袋后,在菌袋密闭的环境中,夏季“两高1活跃”环境中,培养基很容易酸化。   

7、接种方式   关于这1点不多说,1定不要采用开放式接种,即使抗杂能力最强的平菇也要采用精细化接种。   

8、发菌温度   夏季我们要想办法降低发菌温度,如果发菌温度长时间高于25℃,红色链孢霉等高温条件治病杂菌很容出现。夏季生产中,要合理的确定的生产量,工厂化生产要根据培养房空调的制冷降温能力确定产量,不能为了数量而生产。农户在夏季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摆放密度,增加菌袋之间的空隙,降低菌袋之间的积温。   

9、通风   夏季培养室、发菌棚要注意通风,保持培养房空气的新鲜度,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3种情况同时存在。   1

0、消毒   夏季更要注意生产环境的药物消毒,要提前预防,不能等到污染率失控在加大药物消毒力度。   除了以上这是点,食用菌生产上所有的环节在夏季栽培中都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为某1环节出现问题,导致2次传染,污染率失控的情况,夏季食用菌栽培有风险,反季利高需谨慎。



4、食用菌栽培技术之双孢菇培养基(发的料),如果发的时间太长有没有办法进行补救?

食用菌生产中,栽培发菌是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大棚空调器在对大棚温度湿度进行调控的同时,大流量通风可以有效改变菌袋的生长环境:实现菌袋周围的空气循环,在降低2氧化碳浓度的同时,稳定菌袋内的温度,使菌丝的发育健壮.在食用菌的生长出菇期于发菌期的控制除温度湿度条件有所不同外,其他条件基本1致. 大棚空调器通过束流进出风设计,对食用菌大棚进行循环通风,在降低棚内温度的同时,可有效杀灭棚内害虫及防止杂菌感染。为各类蘑菇的菌种制备及生产栽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5、空调可以用来作食用菌种植控温用吗?

空调可以用来作食用菌种植控温用。   空调调节温度的范围在17-32摄氏度之间。在做食用菌夏季栽培,出菇时需要把空间温度控制在14-18度之间,超出了空调最低工作温度。可以使用分体式空调 ,也可以把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拿出来单独控制。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6、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目前,食用菌栽培虽然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其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产生杂菌感染。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   1.栽培中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较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是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

2、接种过程不规范引起。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较为稀疏;

3、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

4、场地条件差或是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杂菌菌落;   2.对策: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以免刺破菌筒薄膜;

2、及时小心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应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3、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与保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的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的菌种才用;

4、严格消毒,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

2、酸碱度不适合;

3、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适量使用菌种。   

3、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1.原因:   

1、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

2、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4、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原因:   

1、环境温度不适合。不同菌类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当环境温度远高于或远低于正常的出菇温度时就很难出菇。

2、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不同的菌类有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只有满足最佳碳氮比的培养料才能使食用菌正常出菇。

3、光线不足。1般的菌类在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1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

4、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如在高温季节栽培了低温型的平菇,除非采取了空调或冷库等降温措施,否则是不会出菇的。   2.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530007)高级实验师 陈丽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