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培养基可以合成培养基吗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



1、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如下:

1、场地选择可选择在树荫下建遮阳大棚,或者是半地下式菇棚,场地要求排水,通风良好,远离粪堆等污染源。平菇菌丝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温度40度便会死亡,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时间。

2、养料配制平菇种植常用配方:每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过磷酸钙0.5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将这些搅拌均匀后装入专用接种带,进行压紧压实,另外将菌种和料按照1:6比例进行,可以保证菌体适中,接种成功。

3、菌种摆放摆放场地可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并且用石灰水进行清洁,摆放时可单层排放在地面上,每3排留50公分的过道,每1排的间距小于20公分,带跟带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公分,当菌丝发育时,可以用针在两端扎1圈排气孔,室内温度若是超过32度,要向地面洒水,保持通风降温。

4、生长管理平菇在发菌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播后两天,菌种会开始萌发并逐渐向4周生长,此时需要每天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且空气湿度在65%左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5、病虫害预防平菇病害主要有黄斑病,褐斑病,发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的平菇,清理出之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量,并且对过道墙壁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发病的面料,可以使用500倍的72%链霉素进行喷施,1天喷施两次,连续喷5天,可以彻底杀菌。

6、采收当平菇生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采收之后要进行面料清理,且停水2天,再进行喷雾保湿,催蕾出菇,这样可以采收7次左右。平菇从装袋到出菇管理,正常的话,22天左右就可以采收,生物转化率可高达180%。



2、食用菌栽培培养基可以合成培养基吗

食用菌栽培培养基可以合成培养基吗:食用菌培养基按其营养物质、物理性状和用途可分多种类型。按营养物质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3种。按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化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3种。按 用途可分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3种。1.母种培养基即1级种培养基,常将培养基装在试管内, 经灭菌后摆放成斜面,因此也叫斜面培养基。常用试管规格有18 毫米X180毫米、20毫米X200毫米和25毫米X200毫米等。2.原种培养基即2级种培养基,常用培养容器为750毫升 容积的菌种瓶或罐头瓶,瓶口直径4厘米左右。也有用1000毫升 容积的白色聚丙烯塑料瓶。3.栽培种培养棊即3级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栽培用的菌 种培养基。常用培养容器是750毫升容积的菌种瓶或罐头瓶,也 有用17厘米X33厘米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



3、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1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1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1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1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2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1原种(摇瓶菌种)1(液体栽培种)1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1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1出菇管理1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1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1个床面,将另1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1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1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1、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2、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3、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4季栽培。

3、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1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11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1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4、食用菌栽培技术宝典(手机)官方网站食用菌常压灭菌的菌捧摆放方法。

灭菌菌棒摆放方式很多。最好的方式是将菌棒装在周转筐内。放在架子上。直接推进灭菌车间。简单的可以将菌棒人工码放在灭菌房内。这样进出比较费工麻烦。



5、食用菌菌种生产场地布局应该注意哪些?

菌种场是从事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的场所。为了提高菌种纯培养的成功率,降低污染率,必须从筹建菌种场起就注意场地和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能为繁殖高质量的菌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对提高菌种的合格率,增加菌种场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谓菌种场的规划是指菌种场筹建的规模大小,包括分期规模和最终规模,场所位置的确定以及同规模大小和制种要求相适应的投资设备、建筑物的要求标准等。所谓布局是指根据菌种场所生产菌种的种型所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布局和其相适应的厂房、配套设备等。 根据微生物在空气中容易传播的特点规划厂房,布局流水线,使制种的工艺流程既能节约劳力和投资,流水作业也有利对微生物传播的控制,提高纯菌种培育的成功率,图3是规范化菌种场的平面布局。 所谓规范化菌种是指严格地按微生物传播规律和流水作业规程规划设计建立起来的菌种场,它除了设备较齐全,人员素质较好外,布局上严格按有菌区和无菌区划分,原料加工、储存、制作为有菌区,菌种培养为无菌区,提倡采用双门灭菌设备将有菌区和无菌区分开。无菌区又有高度无菌区和1般无菌区之分。其工艺特点是: (1)该工艺按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的程序流水作业。菌种场的建筑结构参照图3,室内要求水泥地面、4周墙壁洁净,不易沾染霉菌孢子,不易吸湿,保持干燥且便于冲洗。 图3 规范化菌种场的平面布局图 (2)灭菌锅应是双门的,1门与有菌区(培养基制作室)相通,另1门与无菌区(冷却室)相通,双门不能同时开放。 (3)冷却室、接种室要求作水磨石或油漆地面,4周墙壁和天花板油漆防潮,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冷却室配备除湿和强制冷却装置,接种室配备分离式空调机。 (4)培养室要有足够的空调装置,保证高温季节能正常生产。 (5)工作人员必须具有1定微生物常识,经过严格无菌操作训练,进入无菌区前须淋浴更衣。 (6)菌种灭菌后的运输工具1经运出接种室,必须灭菌或消毒后,方可进入无菌区使用,其他工具或用品也1样。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均采用拉门结构,减少开关式门扇启动过程的空气流通。整个无菌区要求密闭性能良好。 (7)保持冷却室、接种室的气压为正值,大气压约为988~1140毫米汞柱,其中接种室气压又要大于冷却室,冷却室大于缓冲室和培养室。 (8)原料仓库远离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原料,特别是粮食类原料是许多杂菌的主要菌源。 (9)栽培试验场与制种场应当分开,不能同在1处或相距很近的地方。否则栽培场杂菌易传入制种场。 (10)培养基制作室和其他仓库实验室为有菌区,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为无菌区,其中冷却室、接种室为高度洁净的无菌区,要求空气净化程度达到100级。按国家标准,凡是达到≥0.5微米的尘埃量≤3.5粒/米3,即洁净度达到100级,表示环境中无尘无菌。



6、食用菌立体栽培1个平方能放多少袋

以平菇为例。可以摆放40-50袋左右。

相似内容
更多>